方言诗学视域下的家园重构与身份认同
——树科《屋企》的诗学解构与文化阐释
文\/文言
引言:粤语诗歌的当代性突围
在广东诗歌\"创作格局不大、研究队伍不足\"的学术语境下(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树科的《屋企》以方言诗学的锐度,在\"石屎森林\"与\"祠堂\"的二元对立中,重构了岭南人的精神原乡。这首收录于《诗国行》的粤语诗作,通过语言的地域性突围,完成了对现代性困境的诗学回应,其价值不仅在于方言书写的创新性,更在于对岭南文化基因的当代转译。
一、空间诗学:解构与重构的辩证法
1. 石屎森林的符号学解构
\"石屎森林\"作为粤语对现代都市的隐喻,在诗中形成三重解构:
?物质解构:通过\"石屎\"(混凝土)的方言指代,将都市物质性具象化为冰冷的生存场域
?文化解构:与\"祠堂\"形成时空对话,暗喻传统宗族文化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失语
?语言解构:粤语特有的词汇系统构成对抗普通话霸权的语言武器,正如刘黎平在《诗词里的岭南》中揭示的方言保真功能(搜狐网,2025)
2. 祠堂空间的诗学重构
诗人通过\"地下嗰度\"的空间定位,完成三重建构:
?地理重构:将祠堂置于地下,暗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存状态
?时间重构:\"返番做番仔仔心\"的循环句式,形成宗族记忆的时空回环
?身份重构:通过\"老公老窦\"的称谓转换,构建代际传承的身份认同链
二、语言哲学:方言书写的修辞革命
1. 粤语词汇的能指革命
?\"屋企\"的叠音使用,突破普通话诗歌的音韵限制,形成独特的听觉记忆点
?\"唔喺\"(不在)的否定前缀,构成对现代性肯定的对抗性修辞
?\"阿嫲\"的亲属称谓,激活岭南宗族社会的记忆图谱
2. 句法结构的解构实验
诗中采用的\"顶真\"修辞(如\"返到老窦爷爷阿嫲度\"),形成家族谱系的链条式延伸,这种方言特有的句法结构,在结构主义诗学视域下构成\"能指链\"的自我增殖(微信公众平台,2025)。相较于余光中《乡愁》的意象并置,树科的方言句法更接近郑愁予《偈》中的语言实验,但更具地域文化特异性。
三、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身份认同
1. 宗族记忆的当代显影
\"祠堂\"作为文化符号,在诗中承担三重功能:
?记忆载体:储存宗族谱系与历史记忆
?身份标记:区别于\"石屎森林\"的异质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