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岭南》(粤语诗)
文\/树科
五岭以北唔系北
黄河长江喺血缘……
始皇以前有南岭
越王之后冇岭南……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8.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空间与时间的诗性叙事》
—— 论树科《南岭,岭南》的地理诗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语境中,树科的粤语诗《南岭,岭南》以独特的语言质地与深邃的历史哲思,构建起一座沟通地理空间与文化记忆的桥梁。这首仅四行的短诗,犹如一柄精巧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岭南文化的肌理,在粤语方言的鲜活表达与历史纵深的交叠中,展现出极具张力的诗学图景。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编码:语言本体的解构与重构
粤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保留着大量中古汉语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特征,其九声六调的丰富韵律与独特的俚语表达,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语言资源。在《南岭,岭南》中,“唔系”(不是)等粤语词汇的运用,不仅赋予诗歌浓郁的地域色彩,更在语言层面完成了对普通话书写霸权的突围。方言入诗,打破了现代汉语诗歌惯常的语言范式,使诗歌回归到口语的鲜活与真实,呈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生命力。
正如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中所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情感体验。” 树科的粤语书写,将岭南民众日常交流的语言引入诗歌殿堂,使诗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扎根于民间土壤的文化产物。这种语言选择,既是对岭南本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同质化的有力反抗。粤语的韵律与节奏,在诗歌中形成独特的音乐性,“五岭以北唔系北” 的抑扬顿挫,恰似珠江奔涌的波涛,在读者耳畔奏响一曲地域文化的赞歌。
二、地理空间的哲学思辨:南岭的双重性与岭南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