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北,终南山余脉的一处山谷中,浓烟滚滚,热浪逼人。这里是工部直属的官窑区,负责为驰道烧制石灰(古代水泥的主要成分之一,用于粘合)。
工匠头领老周,正带着一群徒弟,小心翼翼地照看着几座巨大的馒头窑。今天烧的这一窑石灰石,质地似乎不太好,夹杂着不少暗红色的黏土杂质。老周心里直打鼓,担心烧不出上好的白灰。
“师父,火候差不多了吧?该封窑焖火了?”一个徒弟擦着汗问道。
老周看了看天色,又用长铁钎探了探窑内温度,点点头:“封窑!”
徒弟们立刻用湿泥和砖块,将窑顶的投料口和窑门严严实实地封堵起来,只留下几个细小的观火孔。按照经验,需要焖烧几日,让石灰石充分分解。
然而,入夜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山谷。雨水顺着山势流下,竟然浸透了一处封窑的湿泥,导致一个小观火孔附近出现了细微的裂缝。雨水渗入滚烫的窑内!
嗤——!窑内瞬间响起剧烈的汽化声!原本平稳下降的温度,因为水汽的突然加入和局部冷却不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窑内某些区域的温度在混乱中竟陡然升高,远远超出了正常烧制石灰所需的温度!
窑边的老周和徒弟们被这异响惊醒,看着那处冒起异常白汽的裂缝,吓得魂飞魄散!“糟了!进水了!这窑…怕是要废了!”老周捶胸顿足,这一窑的石头和柴火,还有连日的心血,全完了!
几天后,到了开窑的日子。整个窑场气氛压抑。老周脸色灰败,指挥着徒弟们,带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一点点撬开封窑的泥砖。
一股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带着一种从未闻过的、类似石头被烧焦的奇异味道,而非熟悉的生石灰的刺鼻味。
窑门打开,映入眼帘的并非预想中雪白或灰白的石灰粉,而是一块块、一坨坨凝结在一起的灰白色、灰绿色甚至带着暗红条纹的坚硬块状物!它们牢牢地粘在窑壁上,形状怪异,质地看起来异常坚硬。
“完了…全烧成废疙瘩了…”一个徒弟哭丧着脸。
老周却愣住了。他干了一辈子窑工,从未见过石灰石烧出这种东西。他拿起铁锤,用力砸向一块较小的灰白色疙瘩。
“铛!”一声脆响,火星四溅!那疙瘩竟然纹丝不动,只留下一个白点!
“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石灰是粉末,是软的!这…这硬得像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