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二十万铁骑,前锋已至泾州!”
房玄龄沉重的声音如同惊雷,在显德殿内炸响!刚刚经历血腥政变、立足未稳的长安,瞬间被灭顶的阴影笼罩!
殿内,刚刚从弘义宫赶回、尚未来得及喘息的陈默(李世民),以及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核心重臣,脸色无不剧变!
“二十万?!颉利哪来这么多兵?”程咬金失声叫道,满脸难以置信。
“恐是虚张声势,但即便只有十万,也绝非此刻长安所能抵挡!”杜如晦脸色铁青,语速极快,“长安兵力空虚!禁军需弹压宫禁,防备东宫余孽;各地勤王之师,远水解不了近渴!突厥前锋皆是骑兵,来去如风,不日便可兵临城下!”
一股巨大的寒意瞬间攫住了所有人。刚刚登上权力巅峰,就要面临国破家亡?这比昨夜玄武门的生死搏杀,更加令人窒息!
陈默(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渭水之盟!历史上李世民刚刚登基,便遭遇颉利大军压境,最终靠“空城计”和过人的胆略,逼退突厥!但此刻,他尚未登基,长安更加空虚,人心更加浮动!历史还会重演吗?他能做得比历史上的李世民更好吗?
“长安城内,现有多少可用之兵?”他声音沉静,听不出慌乱。
“回殿下!”兵部侍郎(已倒向秦王)出列,声音苦涩,“除却必须维持宫禁和城防的禁军约五千,以及殿下麾下昨夜血战、伤亡不小的玄甲军残部约两千…可机动作战者,不足八千!且多是步卒!” 八千对二十万(至少十万),无异于螳臂当车!
绝望的气氛在殿内弥漫。
“殿下!不若…暂避锋芒?”一位老臣颤巍巍地建议,“留得青山在…”
“避?”陈默(李世民)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慑人的精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长安乃大唐国都,宗庙社稷所在!孤身为监国太子,弃城而逃,置祖宗基业于何地?置满城百姓于何地?!此议,休要再提!”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瞬间压下了殿内的骚动。
“那…殿下有何良策?”长孙无忌忧心忡忡。
陈默(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渭水河畔。他的眼神锐利如鹰隼,闪烁着一种混合了现代智慧与帝王魄力的光芒。
“颉利敢如此猖狂,无非是欺我新遭内乱,国力空虚,人心不稳!”他声音沉稳,条理清晰,“他以为孤会惊慌失措,会弃城而逃,或者…会卑躬屈膝,割地求和!那孤…就让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空城计’!什么是…大唐太子的胆魄!”
他猛地转身,一道道命令如同流水般下达,带着破釜沉舟的决断:
“一、房玄龄!立刻起草告长安军民书!言明突厥背信弃义,趁我内乱入侵!但太子殿下已运筹帷幄,各地勤王大军正星夜兼程赶来!长安城高池深,固若金汤!令全城百姓,各安其业,勿要惊慌!有敢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