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堂舌战初显锋(1 / 2)

通往太极宫的路漫长而压抑。高大的朱红宫墙在炽烈的阳光下投下浓重的阴影,仿佛择人而噬的巨兽。九曲回廊,雕梁画栋,每一步都踩在冰冷坚硬的金砖上,发出空洞的回响。四名全身覆甲、腰挎横刀、眼神锐利如鹰的侍卫沉默地簇拥在陈默(李世民)身后,他们的存在非但不能带来安全感,反而像移动的囚笼,提醒着他此刻的凶险处境。

陈默强迫自己挺直腰背,模仿着记忆中李世民走路的姿态,每一步都感觉踩在薄薄的冰面上,随时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必须冷静!疯狂地梳理着脑中混乱的记忆碎片:

时间: 武德九年!具体月份模糊,但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关键人物:

李渊:父亲,开国皇帝,此刻正被猜忌和权力失衡折磨,对自己这个功高震主的次子充满矛盾。

李建成:太子,大哥,伪善面具下的阴鸷毒蛇,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元吉:齐王,四弟,莽夫,李建成的急先锋。

心腹班底: 长孙无忌(沉稳智囊),房玄龄(运筹帷幄),杜如晦(果决谋断),尉迟恭、程咬金(勇猛悍将)…这些名字和模糊的面容在脑中闪过,是他此刻唯一的依靠。

核心矛盾: 太子之位!兵权!父皇日益加深的猜忌!兄弟间早已是你死我活!

礼仪: 见皇帝如何行礼?如何自称?“儿臣”?“臣”?该死,记忆像断线的珠子!

终于,巨大的、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太极殿矗立在眼前。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一股混合着龙涎香、墨香和无形威压的森然气息扑面而来。

殿内,高耸的穹顶下,巨大的蟠龙金柱冰冷肃立。文武百官分列两班,鸦雀无声,低眉垂首,如同没有生命的泥塑木雕。金砖铺就的地面光可鉴人,倒映着殿顶繁复的藻井,更显空旷压抑。

龙椅上,高祖李渊端坐。他身着赭黄常服,须发已见斑白,面容带着帝王的威严,但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深处,却布满了疲惫、猜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他紧握着龙椅扶手上那颗狰狞的龙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太子李建成侍立在御座左下方,一身杏黄太子常服,身姿挺拔。他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忧虑,眼神却如同淬了冰,越过百官,精准地落在刚刚踏入殿门的李世民身上,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查的冷意。

齐王李元吉站在李建成稍后,一身紫色亲王袍服,毫不掩饰脸上的得意和幸灾乐祸,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充满了赤裸裸的挑衅。

“儿臣(臣)李世民,参见父皇(陛下)!”陈默(李世民)强迫自己压下翻腾的胃液,依照模糊的记忆和本能,深深躬身行礼。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如同芒刺般扎在自己背上。

“平身。”李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的质感,在死寂的大殿中回荡,听不出喜怒。

李建成不等李世民完全站直,便上前一步,声音恳切中带着沉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父皇明鉴!儿臣昨日于昆明池畔,并非有意窥探二弟行踪,实是担忧二弟病体初愈,恐有不测。然…然所见所闻,令儿臣五内俱焚,寝食难安!”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李世民身上,语气陡然变得沉重:“儿臣亲眼所见,二弟与其心腹大将侯君集、张公谨等人,屏退左右,于池畔柳荫深处密会良久!言语间,竟提及‘天下苦主昏庸久矣’、‘当效法商汤周武,行伊霍之事’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更有甚者,儿臣惊觉池畔柳林深处,影影绰绰,竟藏匿数十甲士,刀兵隐现!若非儿臣警觉,恐…恐生不忍言之事!父皇!此乃儿臣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字虚言!望父皇为社稷计,明察秋毫!”他言辞凿凿,情真意切,字字诛心,将“意图不轨”、“谋逆犯上”的罪名死死扣下!

巨大的荒谬感和怒火瞬间冲上陈默的头顶!血口喷人!赤裸裸的构陷!他感觉血液冲上脸颊,手指在袖中死死攥紧。不行,必须冷静!他强迫自己压下属于“陈默”的冲动,调动起属于“李世民”的隐忍和属于现代人的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