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监国理政,虽渐入佳境,然宇宙之广,政务之繁,非一人所能尽揽。先皇李渊超脱前,于传承道统、指定继任之外,对其余皇子亦有深远考量。昔日曾因储位之争而心有芥蒂的皇长子李承乾、才华横溢尤好文墨学术的魏王李泰(青雀),在经历混沌劫难、宇宙重塑及父皇超脱的巨变后,心性早已非复当年。李治深知,欲稳固这浩渺江山,非集众智群力不可,而血脉相连、才能卓着的兄长,正是最可倚重的臂助。
这一日,李治并未在紫宸殿召见两位兄长,而是轻车简从,来到了长安城郊、一座由先皇点化、可静心明性的“灵台山”凉亭。亭中石桌上,已备好清茶素果。不多时,李承乾与李泰的身影相继出现在山径之上。
李承乾一身简朴劲装,虽眉宇间仍残留着一丝昔年跋扈落下的刚硬,但眼神已沉淀下许多,步伐沉稳,周身气息隐隐与脚下山川地脉相连,显然在边疆历练中另有所得。李泰则依旧是一副儒雅文士模样,只是袍袖间隐隐有符文流光闪烁,目光更加深邃,显然在格物与符文研究上已臻极高境界。
“皇兄,四哥。” 李治起身相迎,态度恳切。
“陛下。” 李承乾与李泰躬身行礼,礼仪周全,却难免带着一丝疏离与复杂。
三人落座,一时无言,只有山风拂过松林的沙沙声。最终还是李治打破了沉默,他亲自为两位兄长斟茶,语气诚挚:“此处非朝堂,只有我们兄弟三人。今日请兄长前来,非为君臣之礼,实为手足之情,家国之事。”
他看向李承乾:“大兄当年镇守北疆,于混沌劫初起时,独力稳住半壁防线,血战连场,功在社稷。后又巡边多年,熟知域外风情、各族态势,此等阅历,朝中无人能及。”
又看向李泰:“四哥精研格物符文,于‘万道阁’中着述立说,推动联盟科技跃迁,功莫大焉。先皇在时,亦常赞四哥之才,可经天纬地。”
李承乾默然片刻,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叹了口气:“过往之事,如云烟散尽。边疆风沙,早已磨平了棱角。如今所思,不过是为这父皇开创的盛世,尽一份心力罢了。” 他话语中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沧桑与沉淀下来的责任感。
李泰则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学者特有的澄澈:“陛下过誉。臣之所好,不过穷究道理而已。能以此微末之技,助益联盟,已是幸事。” 他语气平和,但眼中对知识与技术的热忱依旧未减。
李治心中稍安,知道两位兄长确已放下昔日心结。他正色道:“宇宙之大,非朕一人能窥其全貌;政务之繁,非朕一人能理其万机。
朕欲请大兄出任‘宇宙安攘使’,总览联盟边防、异域交涉及内部重大治安事宜,有临机专断之权,直禀于朕。”
“请四哥出任‘万道格物总监’,统辖格物院、符文司及各文明技术整合之事,凡联盟科技发展、资源利用、法则应用,皆由四哥统筹规划。”
此言一出,李承乾与李泰皆是一怔。这两个职位,权柄极重,几乎将联盟的“武”与“技”两大命脉交由他们执掌,体现了李治极大的信任。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虎目中精光一闪,起身抱拳:“承蒙陛下信重,臣,李承乾,必竭尽全力,护我联盟疆土安宁,定四方宵小之辈!”
李泰亦收敛了笑容,郑重起身长揖:“臣,李泰,领旨。必当穷尽毕生所学,推动联盟格物之道,日新月异,不负陛下所托!”
三双手,时隔多年后,再次紧紧握在一起,虽无言语,但那份血脉相连的信任与共同守护父皇基业的决心,已充盈于山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