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365章 定序新章

第365章 定序新章(2 / 2)

李淳风则激动得咳嗽起来,连连称善。

“学院招生,”李渊继续道,“面向天下,无论士庶,无论门第,只需通过相应科目考核,便可入学!学成之后,由吏部与各部衙联合考核,量才授官!朕要让我大唐,人尽其才!”

旨意一出,天下哗然!

世家大族议论纷纷,有的鄙夷,有的观望,但也有些开明者,开始让家族中不擅经学的子弟尝试报考格物、算学等科。而无数寒门子弟和平民百姓则看到了另一条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尤其是那些心灵手巧的工匠子弟、精通账目的商贾之子、世代行医的郎中子嗣,更是激动不已。

学院的筹建,以惊人的速度展开。李渊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将作监的工匠、工部的民夫、甚至部分轮休的军士都被调来营建校舍。银钱如流水般拨付,各种奇特的实验设备、药材、矿藏样本、农具被源源不断送入天工苑。

这股风潮,自然也席卷了正在各处历练的皇子们。

天工院内,李泰先是对“格物科”由马周实际负责大为光火,但随即得知自己“遥领”博士祭酒,又拥有调用天工苑资源的优先权后,顿时转怒为喜,更加沉迷于他的“猛火油”研究,甚至开始构思如何将他的“积气生爆”理论编写成教材。

左武卫大营中的李恪,则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之余,被要求定期前往即将成立的弘文学院“经史科”和“算学科”旁听,学习兵法韬略和后勤计算。起初他有些不以为然,但几次课下来,发现算学对于计算粮草、推演阵型竟有如此大用,便也开始沉下心来学习。

变化最大的,是小李治。他被特许可以自由出入尚在建设中的学院工地,尤其是“农学科”和“医药科”的区域。他没有系统的知识,却有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他会蹲在刚刚开辟的药圃边,看着孙博士指导学生辨识草药,忽然问:“孙先生,为什么这种草药太阳晒多了叶子就卷了,那种却不会呀?”

他会跑到农学试验田,看着农官测量不同间距下秧苗的长势,扯着老师的衣角问:“老师,为什么这边的泥鳅比那边多?是因为秧苗密了,虫子多吗?”

他的问题常常看似天真,却有时能问得那些专业人士一愣,继而引发新的思考。孙博士和农学官们从一开始的敷衍,渐渐变得重视起这个“小小学徒”的观察来。李治仿佛一块海绵,无声无息地吸收着各种杂乱的知识,并以他独特的方式在脑中整合。

甚至,连远在凉州的李世民也受到了影响。他下令从军中选拔一批识文断字、头脑灵活的士卒,组建了“参谋习算营”,由军中懂得算学的文书官教授基础算学和地图测绘,旨在培养基层参谋人才。这是他对其父学院体系的一种遥相呼应和军事化应用。

学院的建立,也引来了暗中的目光。

吐蕃逻些城,禄东赞看着探子送来的关于大唐弘文学院的详细情报,眉头紧锁。

“不分士庶,教授百工之术……唐皇所图甚大!”他感到了深深的威胁,“我们不能落后。立刻在我们的人中,挑选聪慧的少年,想办法送入大唐,进入那格物科和算学科!学不到核心,也要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同时,在我们国内,也召集工匠和智者,我们不能永远只靠掠夺和模仿!”

而那位神秘的“云机子”,在长安的隐秘据点内,看着学院布局图,尤其是“天工苑”的部分,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汇聚英才,公开授艺……真是……有趣的尝试。如此多的聪明头脑聚集一地,正好省却我们逐一寻找的麻烦。学院的成果,终将为我所用。”他低声对下属吩咐,“让我们的人,不惜一切代价,考入格物科和算学科。我们需要最前沿的知识。”

大唐弘文学院,尚在襁褓之中,便已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承载着帝国的希望,也潜伏着未知的风险。李渊以无上魄力推动的这“庠序新章”,正缓缓拉开序幕,它将在未来,深刻地改变这个帝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