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学院的兴建如火如荼,帝国的技术官僚体系初现雏形,然而李渊深知,面对汉陵中那超乎想象的龙怨帝戾、西域大食军中诡异的黑袍法师,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超凡威胁,仅凭现有的“格物”之学,仍显不足。帝国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一种能将凡人的智慧与超凡之力相结合,形成系统化、可传承、甚至可量产的全新体系。打破仙凡壁垒,让玄奥的“道法”、“符文”与严谨的“格物”、“算学”相互印证、融合,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需求。
这一日,尚未完全竣工的弘文学院“天工苑”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战场。一处被临时清空、布下了简易隔绝阵法的巨大工棚内,一场至关重要的试验正在进行,其意义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器械改良。
试验的核心,是试图将一道最基础的“聚灵符”与一种特制的合金板结合,打造出能微弱提升士卒恢复力、或增强弩箭稳定性的“符文甲片”或“符文箭簇”。
主持者乃是袁天罡。他面色肃穆,手持朱砂笔,在一块打磨得光滑如镜的暗色合金板上小心翼翼地勾勒着繁复而玄奥的符文线条。每一笔落下,都伴随着他精纯道力的灌注,笔尖与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泛起淡淡的微光。李淳风伤势未愈,只能坐在一旁,面前摆着衍象盘,紧张地监控着周围气场的细微变化,额角沁出细密汗珠。
而他们的“助手”或者说“监督者”,则是以马周为首的数名天工院精英。马周手持一种新设计的、刻满了度量刻度的“气机罗盘”(试图量化能量波动),身边还有几人拿着炭笔和纸簿,负责记录合金成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袁天罡每一次下笔的力度、角度和持续时间。他们将一切可以量化的数据都记录下来。
这种将玄学仪式般的过程进行彻底“解构”和“数据化”的行为,让袁天罡感到极其不适和别扭。他习惯了心领神会、玄之又玄的感悟,何时受过这等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每一个动作都被记录的“剖析”?
“袁真人,笔速请再放缓三分,上一笔第三转折处,气机波动骤增百分之十七,恐是导致上次符板皲裂的原因。”马周看着罗盘指针的跳动,冷静地出声提醒,语气像是在分析一个机械故障。
袁天罡手腕微微一抖,差点画错一笔,他强压下心头燥火,闷声道:“符箓之道,重在心意贯通,气与神合,岂是单纯快慢所能界定?”但他还是依言稍稍放缓了速度。
然而,当符文即将完成最后一笔,能量开始汇聚的关键时刻,异变陡生!
那合金板上的符文猛地亮起刺目的白光,随即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嗡鸣,板面温度急剧升高,其上精心勾勒的符文线条如同活物般扭曲起来,眼看就要再次重蹈之前数次爆炸或失效的覆辙!
“不好!能量过载,阴阳失衡!”袁天罡脸色剧变,急忙想要收回道力,却已有些迟了!
李淳风也猛地站起身,衍象盘疯狂转动:“不对!地脉杂气干扰了灵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周却死死盯着他的“气机罗盘”和旁边一名官员快速记录下的合金冷却数据,猛地大喊一声:“不是能量过载!是散热不及!合金导热率不足以瞬间导出符文激发时产生的灼热灵能!快!用冰符!局部降温!目标,符文第三、第七节点!”
他喊出的不是玄学术语,而是基于物理现象的判断和解决方案!
袁天罡一愣,但危急关头,不及细想,几乎是本能地分出两指,凌空画出两道简易的“冰凝符”,精准地打在马周所说的那两个符文节点上!
嗤......!
一股白汽冒出,合金板剧烈震动了一下,那刺目的白光如同被掐住了脖子般迅速黯淡下去,扭曲的符文也渐渐恢复了原状,虽然光芒微弱,却稳定地散发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气波动!
成功了?虽然效果远不如预期,但至少没有爆炸!
工棚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魂未定地看着那块终于稳定下来的符文合金板。
袁天罡长舒一口气,道袍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神色复杂地看向马周,这个他原本并不怎么看重的、只知数据格物的年轻官员,方才竟在关键时刻,用一种他完全没想到的思路,解决了连他都险些失手的难题!
“你……如何得知是散热问题?还精准指出了节点?”袁天罡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
马周放下罗盘,擦了擦额头的汗,他虽然不通术法,但刚才的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人。他指着记录纸上的数据道:“下官之前记录了七次失败的数据,发现每次失败前,合金板特定几个区域的温度都会异常飙升,远超其他区域。下官推测,符文激发时,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会在某些关键节点形成‘涡流’或‘堵点’,产生大量热能。而此次所用的‘寒铁’合金,虽能较好承载道力,但导热性却较差,无法及时将热量导出,最终导致结构不稳定甚至崩解。下官只是根据数据,推测出了热力最集中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