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337章 驼铃绕长安

第337章 驼铃绕长安(1 / 2)

西突厥的覆灭,如同推倒了阻挡在东西方之间的最后一堵巨墙。曾经因战乱而时断时续、险象环生的丝绸之路,迎来了自汉以来前所未有的通畅局面。帝国的意志伴随着胜利的余威,迅速沿着古老的商路向西延伸。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如同楔入西域的定海神针,震慑着所有怀有异心的城邦与部落。

数月后,长安再次迎来了万国来朝般的盛况,但此番景象,与上次龙族、妖族来访时的诡异凝重截然不同,充满了世俗的繁华与喧嚣。

来自西域、乃至更遥远波斯的庞大商队,络绎不绝地抵达长安。驼铃叮当,马蹄声碎,载满了晶莹的琉璃、绚丽的地毯、馥郁的香料、以及各种奇珍异宝的马车,排成了长龙,通过金光门,涌入西市。皮肤黝黑、卷发深目的胡商们,操着生硬的官话,兴奋地比划着,与唐商讨价还价。东市则集中了准备西运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堆积如山,等待检验出关。

国库的赋税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户部尚书唐俭整日笑得合不拢嘴,连上朝时都带着算盘,不断计算着新增的贸易额和关税,并向李渊建议进一步扩大官营贸易的规模。

这一日大朝会,议题自然围绕着这前所未有的商贸盛况展开。

唐俭手持玉笏,激动地奏报:“陛下!自西域平定,商路畅通以来,仅三月,两市交易额已超过去年全年之总和!关税收入激增五倍!粟特、波斯诸国商贾,皆言仰慕天朝物华,愿永世通好。臣请陛下下旨,增设河西、陇右诸州互市场所,并派精干官吏专司贸易事务,以惠及边民,亦增国帑!”

此议立刻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赞同。财富的流入是实实在在的,能缓解朝廷因抗旱、备战、以及支持镇异司和天工院那无底洞般的研究而日益紧张的财政压力。

然而,侍中陈叔达却再次表现出保守的一面,他出列忧心道:“陛下,商贾逐利,胡风奢靡。如今长安胡商云集,其服饰、饮食、乃至乐舞,皆与我中原礼制迥异。臣恐长此以往,华夷之辨渐消,奢靡之风日盛,坏了淳朴民风,动摇礼法根基。是否……应对胡商活动加以适当限制,划定区域,以防其过度影响民心?”

他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崇尚儒家礼制、担心商业活动冲击传统社会秩序的士大夫的观点。

魏徵闻言,立刻反驳:“陈侍中此言,未免迂阔!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富足,国家强盛,方是礼法施行之基。胡商带来异域之物,开阔我朝百姓眼界,其税收充盈国库,可用于赈灾、强军、兴修水利,此乃大利于国!岂可因噎废食?至于礼法,我天朝上国,文化渊深,自有其包容同化之力,何惧胡风影响?当自信才是!”

李渊高坐龙椅,听着双方的辩论。如今他感知愈发敏锐,能清晰地感受到随着商贸繁荣,长安城中涌动的旺盛生机和活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气”。虽然他也能察觉到其中夹杂的些许浮躁和物欲,但整体利远大于弊。

“好了。”李渊开口定调,“魏卿所言有理。丝绸之路乃沟通东西、富国惠民之大动脉,岂可轻废?然陈卿所虑,亦不无道理。”

他略一沉吟,做出决策:“着令户部、鸿胪寺、市舶司(已正式成立)共同拟定《蕃商管理条例》,明文规定胡商权力义务,划定其居住、交易区域,须遵守大唐律法,依法纳税。同时,命国子监、礼部加大教化力度,编纂《华夷风物志》,引导百姓正确看待外来之物,知其所长,亦明我所优。要以我为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番决策,既鼓励贸易,又加强管理引导,显得成熟而自信,令双方都无话可说。

退朝之后,李渊于两仪殿单独召见了刚刚从西域返回不久、对蕃情极为了解的老臣裴矩。

裴矩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呈上了他精心绘制的《西域图记》及沿途笔记。

“陛下,”裴矩声音洪亮,“老臣此次西行,感触最深者,非惟商路之通,更在人心之向背。安西都护府设立后,伊吾、高昌、龟兹、于阗等国王纷纷上表请附,愿为藩臣。然其心中,畏威多于怀德者也。陛下当恩威并施,既可嫁宗室女于其王族以结姻亲,亦需驻精锐之军以镇要害,更需派遣儒生、僧道前往,宣教化,授农耕,立学堂,使其渐染华风,方是长久之计。”

李渊听得连连点头:“爱卿老成谋国,所言极是。此事便由鸿胪寺会同吏部、兵部细细筹划。”他顿了顿,看似随意地问道:“爱卿在西域,可曾听闻……关于‘西方神碑’或某些……异常黑袍僧侣的传闻?”

裴矩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挑,沉吟片刻道:“回陛下,‘神碑’之说,老臣未曾听闻。然黑袍僧侣……倒是在一些极西商队中偶有瞥见,其人行踪诡秘,不似寻常拜火僧侣,亦不与其他胡商深交。据闻其来自波斯以西一个名为‘大秦’(拂林)的国度,所奉之神似乎颇为隐秘……陛下为何问起此人?”

李渊目光微凝,果然!地宫邪物的阴影,其源头可能比想象的更远。

“无事,只是随口一问。爱卿辛苦了,且回去好生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