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269章 海贸利丰

第269章 海贸利丰(1 / 2)

时光荏苒,自林邑、占城献稻,陛下下旨大力开拓海疆以来,已近一载。深秋的长安,层林尽染,金桂飘香,空气中已带了些许凉意,但帝国的心脏却因一份刚刚抵达的急报而变得火热沸腾。

这一日,并非大朝,而是例行的政事堂议事。殿内,李渊身着常服,坐于榻上,听取几位宰相奏事。房玄龄、杜如晦、萧瑀、陈叔达分坐两侧,气氛原本沉静而专注。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却难掩兴奋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内侍匆匆入内,躬身禀报:“陛下,户部尚书戴胄、市舶使宇文士及有紧急财政要务求见!言称广州、交州两市舶司首岁完整决算已至!”

“哦?”李渊眉头一挑,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宣他们进来。”他的语气平稳,但眼中已闪过一丝期待。不仅是他,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立刻抬起了头,目光炯炯。他们二人是海贸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深知此举对国库的意义。萧瑀和陈叔达则略显好奇,他们对海贸虽不反对,但始终认为农耕才是根本,对所谓的“巨利”将信将疑。

很快,戴胄和宇文士及快步走入殿中。戴胄向来以严谨、甚至有些抠门着称,此刻却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手中紧紧攥着一本厚厚的账册,手指甚至因用力而微微颤抖。跟在他身后的宇文士及(宇文士及,隋炀帝女南阳公主前夫,后归唐,曾任中书令,此处设定其因熟悉南方事务且为皇室姻亲被任命为首任市舶使),虽努力保持着官员的仪态,但那眉梢眼角的喜色,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

“臣戴胄(宇文士及)参见陛下!”二人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平身。”李渊目光落在戴胄手中的账册上,“看二位爱卿神色,莫非这海贸首岁,有所收获?”

“陛下!非是有所收获,乃是……乃是……”戴胄似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竟有些语塞,他深吸一口气,猛地将账册高举过顶,“陛下!此乃广州、交州两市舶司去岁一载,所有关税、官营贸易、船引费等项之总录!请陛下御览!”

内侍见状,赶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本厚重的账册,然后毕恭毕敬地呈给李渊。李渊面无表情地接过账册,缓缓翻开那沉重的册页。

账册上的数字密密麻麻,却又条理清晰,李渊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数字,起初,他的表情还只是平静,但随着一页页翻过,他的眉头渐渐皱起,似乎对这些数字有些疑惑。

然而,当他继续翻阅下去时,他的目光突然变得明亮起来,就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般。他的翻阅速度也逐渐慢了下来,手指在某些惊人的数字上轻轻敲击,仿佛在确认这些数字的真实性。

房玄龄和杜如晦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戴胄这人,从不虚言,更不会在钱粮数字上夸大其词,他能激动至此,那数目绝对小不了!

萧瑀和陈叔达也注意到了皇帝神色的变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终于,李渊合上了账册,缓缓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却又无比畅快的笑容,他看向戴胄:“戴爱卿,这数目……可曾核实清楚?区区两市舶司,一岁之入,竟……竟堪比朕之内帑数年之积?甚至犹有过之?”

内帑数年之积?!萧瑀和陈陈叔达闻言,倒吸一口凉气!皇帝的内帑虽然不像国库那样庞大,但也是极其可观的!

戴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哭腔:“陛下!臣与宇文大人及户部十三名清吏司主事,连夜核对了三遍!绝无错漏!去岁仅两市舶司,实收各项税款折合铜钱已达三百八十五万贯!官营船队获利一百二十万贯!发放船引、市泊文书等收入四十五万贯!总计……总计五百五十万贯有余!”

五百五十万贯!

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政事堂内!

要知道,贞观初年,经过连年战乱,全国一年的税赋收入,刨去各种开支,能入库的现钱也不过一千万贯上下!而这仅仅是两个港口、一年时间带来的收入!几乎达到了国家岁入的一半还多!

“多……多少?”一向沉稳的杜如晦也失声问了出来,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房玄龄虽然有所预料,但也被这个惊人的数字震得半晌无言,只是反复喃喃:“竟至于斯……竟至于斯……”

萧瑀和陈叔达已经完全呆住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们知道海贸赚钱,但从未想过能赚钱到这个地步!这简直是点石成金!

宇文士及此刻才找到机会补充,他声音发颤地解释道:“陛下,诸位相公!南海诸国,对天朝丝绸、瓷器、漆器、铁器渴求至极,其价远超中原数倍甚至十数倍!而其所产之明珠、象牙、犀角、香料(胡椒、檀香、龙脑等)、宝石、琉璃等物,运回中原,亦是无价之宝!一船往来,其利何止百倍!且如今航线初通,往来商船络绎不绝,码头日夜不停,仅是抽取十一之税,已是天文数字!”

戴胄激动地补充:“陛下,此乃实打实的岁入,而非加赋于民!商贾自愿往来,百姓得其工佣,朝廷坐收其利!臣……臣为户部尚书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如此……”他语塞,最终憋出一句,“如此舒畅的理财之道!”

李渊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快意和一种“果如其然”的自信:“好!好一个海贸利丰!朕当日所言,开发南海,利国利民,今日方见其效!”

他站起身,在殿内踱步,显得意气风发:“玄龄,克明,你二人力主此事,功不可没!戴胄,宇文士及,督办有力,亦是大功!”

“臣等不敢居功,皆是陛下圣心独断,高瞻远瞩!”房玄龄等人连忙躬身。

巨大的喜悦过后,现实的考量随之而来。如何分配和使用这笔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