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135章 烽火西驰

第135章 烽火西驰(2 / 2)

“臣遵旨!”李靖沉声领命,心中已开始飞速盘算人选和路线。侯君集善奇袭,心思诡谲,契苾何力勇猛且熟悉西域,此二人搭配,正合陛下“神速精准”之意。

“告诉侯君集,”李渊语气森然,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朕给他的旨意只有六个字:快!准!狠!一旦时机成熟,或得到苏定方进一步情报策应,给朕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高昌!破其城,擒麹文泰及一众叛臣、西突厥使者、邪教妖人!凡有持械抵抗者,格杀勿论!但破城之后,必须严格约束士卒,不得滥杀无辜,不得纵兵劫掠,迅速肃清残敌,稳定秩序,张贴安民告示,等待朝廷任命的新王或总督!他要给朕拿下一个完完整整、能立刻运转的高昌!”

“是!陛下圣明!臣必将此旨意原原本本传达于侯君集,并督办各项筹备事宜!”李靖铿锵应答。

“此外,”李渊目光微闪,似乎想到了什么,补充道,“令其派出数支精干小队,或伪装商旅,或轻骑疾进,沿途清剿确认与高昌、西突厥勾结之马贼匪类,尤其是……可能与那‘暗影秘教’有关联之据点,一经发现,不必请示,彻底铲除,绝其根基!朕不想再听到任何关于‘血窖’、‘邪祭’的消息!”

“臣明白!”李靖心中凛然,知道陛下对那诡异秘教已然动了真怒。

“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两位宰相立刻应声。

“你二人即刻会同鸿胪寺、宗正寺,从速仔细甄别拟定一份名单,或从高昌王室子弟中择一懦弱恭顺、且对我大唐心存敬畏者,或从西域他国亲唐首领中选一可靠且有威望之人,做好万全准备,待高昌城破之后,迅速扶立,以安民心,以定局势,平稳过渡。”

“臣等遵旨!定当仔细斟酌,选出最合适人选,拟订详尽章程!”房玄龄和杜如晦躬身领命,深知此事关乎战后稳定,至关重要。

“魏征!”

“臣在!”魏征踏前一步。

“朕知你素来体恤民情。此番大军远征,粮草调运、民夫征发乃是重中之重,亦是最易扰民之处。朕命你总督此事,有权巡查督办沿途一切相关事宜,务必确保大军供给充足及时,但亦需体恤民力,若有官吏趁机盘剥,加重百姓负担,或贪污挪用军资者,无论涉及何人,官居何位,许你先斩后奏,严惩不贷!”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必使军资足用,亦不使百姓怨声载道!”魏征郑重应下,脸上露出毅然之色,这正符合他监察百官的职责与理念。

一条条指令,清晰、冷酷、高效,从大唐帝国的中枢迅速发出,如同无形的烽火狼烟,以比八百里加急更快的决心,向着帝国的西陲滚滚而去。整个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始高效而隐秘地轰鸣起来,目标直指那片遥远而躁动的土地。

无数的粮草从关中、陇右的仓库中调出,由重兵护卫,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沿着刚刚重新畅通不久的河西走廊,如同贪婪的巨蟒,向西涌去。精锐的骑兵从各个军镇中悄然抽调,脱离原有建制,打着“换防”、“演习”的旗号,昼夜兼程,向瓜、沙二州指定地域秘密集结。工匠工坊日夜不息,炉火熊熊,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加紧检修军械,打造箭矢,磨利刀锋。

而在高昌国方面,麹文泰在惊惧之下,果然如魏征所料,更加紧密地投向西突厥和阿史那贺鲁、摩尼喀祭司。高昌国内风声鹤唳,强制征兵征粮,加紧加固城防,四处抓夫,国内怨声载道,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西突厥也承诺派出援军,但路途遥远,需要时间集结。更令人不安的是,摩尼喀祭司则在惊怒交加中,于王宫深处闭门不出,似乎在利用那受损的黑曜石眼球和某种邪恶仪式,沟通着更遥远的存在,准备着什么更大、更绝望的邪恶仪式,企图负隅顽抗。

西域的天空,战云密布,杀气盈野。一场决定丝绸之路控制权、影响整个中亚格局的雷霆打击,已然箭在弦上,引弓待发!

而此刻,刚刚经历高昌惊魂、成功挫败邪祭的苏定方使团,并未选择返回相对安全的伊吾休整。在补充了少量精锐向导和必要物资后,这支如同插入西域腹地的锋利箭簇,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使命必达的决心,毅然按照陛下既定的西略方略,再次启程,向着更加遥远、更加未知的焉耆、龟兹方向潜行而去。他们既要躲避高昌和西突厥的明枪暗箭,又要时刻提防那无处不在的“暗影秘教”的诡异报复,继续履行那至关重要的侦巡使命,为即将到来的天兵指引方向,提供致命一击的情报支撑。

烽火已燃,使命在肩。大唐皇帝的意志,化作无形的烽火与铁流,正以无可阻挡的速度与决心,向着西陲奔驰,即将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下新的血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