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127章 骁将西行

第127章 骁将西行(1 / 2)

河西的春天来得迟缓而粗粝。凛冽的寒风虽稍稍收敛了锋芒,却依旧卷着沙尘,抽打在凉州城斑驳的墙垛和戍卒的脸庞上。然而,在这片被战火与风沙反复洗礼的土地上,一种不同于往岁的躁动与锐气,正随着朝廷的决心和一支支精悍小队的开出,而悄然勃发。

苏定方主导的肃清行动,以惊人的效率和冷酷的手段,在短短数月内取得了显着成效。陇右南部洮、叠地区的吐谷浑溃兵主力被击溃、收编,几个最大的头目授首示众;河西走廊内部的马贼巢穴被一一拔除,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之一清;就连那些神出鬼没的西突厥游骑,在损失了几股精锐侦骑后,也似乎察觉到了危险,悄然缩回了爪牙,不再轻易越界。边境州县的气氛明显缓和,商旅们终于可以带着稍许安心重新踏上丝路。

这一日,凉州都督府内,气氛庄重。刚刚完成阶段性肃清任务、风尘仆仆自边境赶回的苏定方,铠甲未卸,便与凉州都督李大亮一同,恭敬地迎接一位特殊的使者,来自长安皇帝陛下的中使,以及随行的一位身着文官服饰、却目光锐利、步履沉稳的年轻人。

中使宣读了最新的旨意,对苏定方及凉州军的肃清之功予以嘉奖,赏赐金银绢帛。但旨意的核心,却在于后半部分:

“……然西陲广袤,贼性狡黠,肃清之举,非一时之功可竟。着河西道黜陟讨击大使苏定方,继前绪,总边务,固成果,严防吐蕃、西突厥之窥伺。另,西略之策,首重知情。着即选派精干骁勇之士,组成侦巡使团,西出阳关、玉门,深入西域腹地,详察诸国山川险隘、兵力虚实、人情向背,乃至物产交通、异常之象。一应所得,密奏以闻。所需人员物资,凉州都督府需全力协办,不得有误。钦此。”

“臣,苏定方,领旨谢恩!”苏定方沉声应道,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他明白,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肃清边境只是扫清了门槛,下一步,是要迈出门去,看清门外那个广阔而复杂的世界。

中使宣旨完毕,侧身介绍身旁那位年轻的文官:“苏大使,李都督,这位是秘书省校书郎裴行俭,裴守约。陛下亲点,以其通晓西域诸国文字语言,精于地理算学,心思缜密,特命其加入此次侦巡使团,参赞军务,记录勘察。”

苏定方和李大亮的目光立刻投向了这位年轻人。只见裴行俭不过二十出头年纪,面容俊朗,身形挺拔,虽身着文官袍服,却并无寻常书生的柔弱之气,反而眼神清澈而坚定,举止间透着一股干练与从容。他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向苏定方和李大亮行礼:“末学裴行俭,见过苏大使,李都督。奉陛下之命,特来听候差遣,愿竭驽钝,以供驱策。”

苏定方微微颔首,他早已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此人是绛州闻喜裴氏子弟,家学渊源,更是陛下暗中留意的人才,此次派来,既是历练,恐怕也有监督和直接向陛下汇报的意味。他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有此等精通文事、熟悉西域的人才辅助,此次深入西域的侦巡任务,把握更大。

“裴校书郎不必多礼。陛下派你来,正得其人。”苏定方言简意赅,“此次西行,非比寻常,艰险异常,需文武协力,方能竟功。”

“行俭明白,必不负陛下与大使所托。”裴行俭沉稳应答。

接下里的几日,苏定方与李大亮、裴行俭等人闭门商议,从凉州军及苏定方本部中精心挑选了三百名最精锐的骑兵。这些士卒皆是百战余生之辈,不仅骑射精湛,格斗凶悍,更难得的是性情坚韧,机警过人,且大多有在边境与胡人打交道甚至小规模冲突的经验。他们被要求脱下显眼的制式明光铠,换上了便于长途奔袭和伪装的皮甲或韧性极佳的链甲,武器也换成了更适合马上劈砍的弯刀和强弓劲弩,每人配双马,驮载着足够维持数月的肉干、乳酪、炒米以及重要的药品、盐巴和用于交易的丝绸、金银。

苏定方亲自审定每一个人选,检查每一匹战马,过问每一份物资。他知道,这次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去窥探,去生存,去将大唐的触角伸向未知的远方。每一个人,都必须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精锐。

与此同时,裴行俭则利用凉州都督府的存档和能找到的一切西域资料,日夜不休地研究、绘制更精细的地图,标注可能存在的水源、绿洲、险地以及各个城邦国家的大致方位、风土人情。他与苏定方反复推演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策略。

出发的前夜,凉州城外军营,篝火点点。苏定方将三百锐士集合起来,没有多余的煽动,只有冰冷而清晰的指令:

“诸位弟兄,我们接下来的路,不再是在自家院子里打扫垃圾。我们要走出去,走到西域去!走到那些胡人的王庭牙帐边上看看去!”

他目光如电,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记住我们的任务:看,听,记!看他们的城池多高,兵马多少;听他们说什么话,有什么矛盾;记下每一条路,每一处水源,每一个可以扎营可以埋伏的地方!非到万不得已,不准动手!但若有人胆敢阻拦窥探,或危及使团安全,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