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120章 凯旋献俘(上)

第120章 凯旋献俘(上)(1 / 2)

朔风渐烈,漠南草原彻底褪去了秋日的最后一丝暖意,彻底进入了苍茫的冬季。枯黄的草场被冻得坚硬,广袤的原野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微光。安北都护府的城垣已初具规模,虽尚未完全竣工,但那高耸的墙体、雄壮的墩台、以及城内井然有序的营房府库,已然如同一枚牢牢钉入阴山脚下的巨钉,宣告着大唐对此地不容置疑的主权。

都护府内的一切政务军务均已步入正轨。秦琼督建的城防稳步推进;程知节、尉迟恭定期巡弋四方,剿灭了最后几股不识时务的马贼流寇,草原迎来了久违的平静;侯君集管理的府库日益充盈,与各部的互市也逐渐繁荣;苏定方的侦巡营则将探查范围不断向北向西延伸,绘制的舆图越来越精细,漠北薛延陀、回纥等部在经过上次“龙吟瀚海”的震慑后,变得异常安分,遣使入贡的次数愈发频繁,言辞也愈发恭顺。

这一日,李靖在处理完一批关于屯田分配的文书后,屏退左右,独自立于都护府大堂之内。堂内燃烧着巨大的牛油火盆,驱散着北地的严寒,却驱不散他眉宇间一丝深沉的思绪。他缓步走到堂前,望向长安的方向,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

数月来的辛苦经营,北疆大局已定。颉利、社尔二酋一直囚于特制的地牢之中,由重兵日夜看守。如今,是时候了。

他回到案前,铺开一张特制的黄麻纸,提起狼毫笔,略一沉吟,便开始落笔。这不是普通的军报,而是一封情词恳切、格式严谨的奏表。他在表中详细禀明了北疆现状:都护府设立之进度、诸部归心之情况、边防巩固之成效,最后,笔锋一转,恳切陈词:

“……然,颉利、社尔,乃元恶巨憝,悖逆天道,屡犯天朝,致使边境不宁,生灵涂炭。今赖陛下神威,将士用命,得以槛车囚致,献于阙下。此非独臣等征战之功,实乃陛下圣德遐被,天威远震之所致也。”

“臣窃以为,此二酋乃平定北疆之象征,亦为警示诸蕃之圭臬。宜当献俘太庙,告慰列祖列宗,昭示天下万邦,明犯强唐者,虽远必诛之理!亦可鼓舞军民士气,彰显陛下不世之功业。”

“伏乞陛下圣裁,允准臣押解二酋,凯旋献俘,并携有功将士,回朝面圣,聆听圣训。”

写罢,他用印封缄,唤来亲信校尉,面色郑重:“此表,以八百里加急,直送长安,呈交陛下御览!”

“遵命!”校尉双手接过奏表,转身大步离去。

消息很快在将领中传开,众人皆振奋不已。凯旋献俘,对于军人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意味着他们的功绩将得到朝廷和天下人的认可。

程知节摩拳擦掌,哈哈大笑:“好好好!早就该回去了!让长安城的百姓也瞧瞧,咱们在北边立了多大的功劳!顺便也让颉利老狗尝尝游街示众的滋味!”

尉迟恭也咧嘴笑道:“某家这身骨头,正好回去让长安的名医好好瞧瞧,塞北的风沙忒煞厉害。”

秦琼则较为沉稳,开始思虑:“献俘乃国之大事,仪注繁琐,需提前准备。押解路途遥远,需防疏漏。”

苏定方眼中闪烁着期待,凯旋意味着封赏,更意味着更大的舞台。

唯有侯君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似是期待,又似有别样心思,但很快便掩饰过去。

长安,太极宫。

李渊端坐于龙椅之上,仔细阅读着李靖的奏表。当他看到“献俘太庙”四字时,眼中骤然爆发出慑人的精光!平定东突厥,生擒颉利,这是他登基以来最为辉煌的武功,足以洗刷当年起兵之盟的耻辱,更可告慰高祖太宗皇帝在天之灵!此举必将极大提升皇室威望,震慑四方不臣,更能将他“天可汗”的声望推至顶峰。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万民空巷、百官齐聚、献俘太庙的盛大场面,感受到了那无与伦比的荣耀与权力带来的极致满足。

“好!好!好!”李渊连说三个好字,声震殿宇,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畅快,“药师(李靖字)真乃朕之卫霍也!此议甚合朕心!”

他当即下令:“准奏!命李靖为献俘大使,精选有功将士,押解逆酋颉利、社尔,凯旋还朝!着礼部、太常寺、兵部即刻筹备献俘大典,一应仪注,务求隆重盛大,彰显天朝威仪!另,命沿途州县,妥善接待凯旋之师!”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一路换马不换人,直抵安北都护府。

接到圣旨的李靖及众将,齐齐跪拜谢恩,营中欢声雷动。

接下来的日子,安北都护府陷入了另一种忙碌。精选出的三千有功将士,换上崭新的衣甲,擦亮兵器,精神抖擞,准备随行。关押颉利和社尔的特制槛车被精心检查加固,确保万无一失。秦琼被留下,与副将一同镇守安北,处理日常政务,虽然他未能随行凯旋略有遗憾,但深知责任重大,毫无怨言。

启程之日,天气晴好,但寒风依旧凛冽。安北都护府城外,旌旗招展,军容鼎盛。

李靖、程知节、尉迟恭、苏定方、侯君集等将领,全身披挂,昂然立于阵前。队伍的最前方,是两辆巨大的、用坚硬木材打造、包裹着铁皮的囚车。颉利和社尔二人,身穿白色囚服,颈戴木枷,脚系铁链,蜷缩在囚车之中。颉利目光呆滞,面如死灰,往日的枭雄气概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尽的屈辱和麻木。社尔则更加不堪,瑟瑟发抖,甚至不敢抬头看周围那些充满鄙夷和仇恨目光的唐军将士。

“出发!”李靖一声令下,声如洪钟。

号角长鸣,鼓声震天。凯旋的大军,押解着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迈着整齐而雄壮的步伐,踏上了返回长安的漫漫长路。

消息早已传开。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州县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人们争相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平定北虏的英雄风采,更想看看那两位给边境带来无数灾难的突厥可汗如今的下场。

“快看!那就是李靖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