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119章 龙吟瀚海

第119章 龙吟瀚海(1 / 2)

安北都护府的筑城工事,已然成为了阴山脚下最为壮观的景象。巨大的夯土版筑层层垒砌,初具规模的城墙如同一条灰黄色的巨蟒,蜿蜒盘踞在单于台高地之上,睥睨着四方原野。数以千计的军士、招募来的流民工匠、乃至部分被俘或归附后被征调劳役的突厥青壮,如同蚁群般在其上忙碌不休。号子声、夯土声、锯木声、监工将领的呼喝声、以及呼啸的北风,交织成一曲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开拓交响。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一股潜藏的暗流,正悄然涌动。

草原的规则根植于弱肉强食与强者为尊。大唐以雷霆万钧之势击垮东突厥,生擒颉利,迫使他们这些大小部落低头臣服,他们敬畏,他们恐惧,但数百年来刻在骨子里的野性与傲慢,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磨平。尤其是对于薛延陀、回纥这样实力保存相对完好、原本就有崛起之势的大部而言,表面的恭顺之下,难免藏着别样的心思。

连日来,负责巡视草原、接收户籍的程知节和尉迟恭两部,已然遭遇了数起不大不小的“意外”。或是小股马贼袭扰运粮队,或是指引道路的向导“莫名”失踪导致小队迷途,甚至是在接收部落人口牲畜册时,屡屡出现数目含糊不清、前后矛盾的情况。虽未爆发直接冲突,但这种阴奉阳违、试探底线的小动作,却让两位脾气火爆的猛将窝了一肚子火,却又不好轻易发作,只得频频向都护府禀报。

更令人不安的是,来自苏定方侦巡营的报告。数支深入漠北、监视薛延陀和回纥动向的精锐小队,都在接近其核心牧区时,遭遇了强烈的、无形的阻碍。并非军队拦截,而是一种更接近于萨满巫术的诡异力量,突如其来的遮天沙暴、能诱使战马惊厥发狂的怪异药粉、甚至是夜晚营地周围仿佛鬼哭般的幻听,让经验丰富的侦骑也难以寸进,被迫退回。种种迹象表明,突厥王庭虽覆,但草原上某些古老的、不属于世俗军队的力量,并未甘心臣服,反而可能在暗中串联,蠢蠢欲动。

中军大帐内,李靖看着各地汇集来的军报,眉头微蹙。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程知节在一旁气得吹胡子瞪眼:“大总管!这帮狼崽子就是欠收拾!依我看,就该点齐兵马,直接杀到夷男和菩萨的牙帐去,看他们还敢不敢耍花样!”

尉迟恭也闷声道:“没错!鬼鬼祟祟,定然有诈!不如先下手为强!”

秦琼则相对冷静:“不可贸然动兵。我军虽胜,然长途远征,兵力疲惫,粮草转运亦是不易。安北城尚未建成,根基未稳。此时若再启大规模战端,胜负难料,即便胜了,也恐陷入草原泥潭,辜负陛下重托。”

侯君集阴恻恻地道:“或许可效仿三国贾诩之谋,行离间之计,令薛延陀、回纥互相猜忌,我等坐收渔利。”

苏定方沉吟道:“离间计虽好,见效却慢。当下之局,需一剂猛药,既能震慑屑小,又能安抚惶惧者之心,更可…试探出那些藏在阴影里的东西。”

众将议论纷纷,目光最终都聚焦于沉默不语的李靖身上。

李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将,最终落在那卷置于案上的、象征着皇帝权威和龙魂感应的圣旨之上,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诸将所言,皆有道理。强攻不可取,放任亦不可行。离间乃长远之策,非解当下之困。”他站起身,走到帐壁悬挂的巨幅羊皮地图前,手指点向阴山以北那片广袤无垠、标注着诸多部落符号的瀚海草原。

“陛下设立都护府,意在长治久安,恩威并施。如今‘威’已示之,‘恩’亦当布之。然,总有冥顽不灵者,不见棺材不落泪,甚至妄图借助邪祟之力,挑战天威。”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既然如此,那本都护便再借陛下天威一次,让这瀚海草原,再闻龙吟!”

三日后,一个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在归附的各部落之间传开:大唐安北大都护李靖,将于月圆之夜,在正在修建的安北都护府城北郊旷野,设立祭坛,代天可汗(唐皇李渊)祭祀长生天(腾格里),并举行盛大阅兵与盟会,重申盟约,颁赐赏赉!

消息传出,草原震动。

祭祀长生天,历来是草原霸主可汗独有的权力和神圣仪式。李靖以大唐都护的身份行此祭礼,其意义不言自明,代天可汗行使草原最高神权,宣告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这既是对归顺者的加恩与安抚,也是对心怀异志者的最后警告和震慑。

月圆之夜很快到来。

安北城北郊,一片巨大的旷野被清理出来。临时搭建的祭坛虽不如阴山深处那座古老祭坛宏伟,却严格按照中原礼制,融合了草原符号,显得庄严肃穆。祭坛四周,插满了大唐的龙旗和各归附部落的旗帜,在皎洁的月光和无数火把的照耀下,猎猎飞舞。

祭坛之下,黑压压地聚集了来自草原各部的首领、贵族及其护卫,人数多达数千。他们表情各异,有的敬畏,有的好奇,有的则眼神闪烁,暗中打量着周围的形势。薛延陀的夷男和回纥的菩萨吐迷度坐在最前列,面色平静,眼神却深处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和审视。他们倒要看看,这位唐军统帅,除了战场厮杀,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更远处,则是列阵森严的唐军将士。玄甲军、骑兵、步兵、弩手,依序排列,军容鼎盛,鸦雀无声,只有甲叶在月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幽光,那股冲天的煞气即便隔得很远,也让人心头发紧。

李靖身着隆重的朝服,立于祭坛之上。秦琼、程知节、尉迟恭、侯君集、苏定方等大将按剑分立祭坛两侧。夜色苍茫,火把噼啪作响,气氛庄重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