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21章 朝会立威

第21章 朝会立威(2 / 2)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

然而,总有人利令智昏,或者心存侥幸。

紧接着,又一名官员出列,却是御史台的一位侍御史。此人素以“梗直”闻名,常捕风捉影,弹劾大臣,据说与昔日东宫有些不清不楚的联系。他似乎是觉得皇帝刚刚重罚宗室,需要展现“纳谏”姿态,竟朗声道:“陛下!淮安王虽言语失当,然其心或可原宥。且陛下登基以来,确有功业,然玄武门之事,血染宫禁,终非祥瑞。臣闻坊间有传言,乃因陛下……陛下晚年或有失德,以致天降警示,方有兄弟阋墙之祸!臣恳请陛下下罪己诏,反省自身,以安天下民心,以塞悠悠众口!”

这话一出,简直是石破天惊!竟敢直指皇帝“失德”,要求皇帝下罪己诏?!这已经不是试探,几乎是公开的指责和挑战了!

所有人都惊呆了,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名御史,仿佛在看一个死人。

李渊的目光,终于第一次变得锐利起来。他并没有立刻发怒,反而微微向前倾身,盯着那名御史,缓缓问道:“哦?你说朕,失德?以致天降警示?坊间传言?是哪些坊间?又是哪些人传的言?你,一一给朕道来。”

他的语气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好奇,但那双眼中蕴含的风暴,却让那名御史瞬间如坠冰窟,浑身冰凉。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眼前的皇帝,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由言官“风闻奏事”而宽容待之的君主了!

“臣……臣……只是听闻……并无实据……”御史脸色煞白,语无伦次。

“并无实据?”李渊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寒冬腊月的北风,“身为御史,风闻奏事虽是其职,然构陷君父,散布谣言,动摇国本,该当何罪?!尔读的是圣贤书,行的却是构陷之事!朕看你这身官袍,也不必再穿了!”

“来人!”李渊根本不给他辩解的机会,厉声喝道,“剥去他的官服官帽,拖出去,重责八十廷杖!查!给朕彻查!其背后有何人指使,那些‘坊间传言’究竟从何而起!一经查实,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

如狼似虎的殿前侍卫立刻上前,不顾那御史杀猪般的哭嚎求饶,粗暴地剥去他的官服,摘掉他的官帽,如同拖死狗一般将其拖出大殿。很快,殿外便传来了沉闷的廷杖声和凄厉的惨叫声,声声入耳,敲打在每一个朝臣的心上。

整个紫宸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官员都深深低着头,冷汗湿透了朝服,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皇帝的手段,太过酷烈!太过直接!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先是罢黜宗室亲王,继而杖责言官,追查流言,这分明是要以绝对的强权和铁血手段,彻底压服所有不同的声音!

李渊高踞御座,冷漠地俯视着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体内那初步稳定的龙魂之力,似乎也因为他的怒火而微微涌动,一股无形的、威严而霸道的气息,以他为中心弥漫开来,让众人感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与压迫。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同实质的雷霆,扫过全场。

“朕,受命于天,统御四海!玄武门之事,乃朕之家事,亦是国事!朕之决断,即是天命!再有敢妄议朝政,非议君父,结党营私,动摇国本者……”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如同冰珠砸落玉盘,清晰而冰冷:

“李神通之下场,便是前车之鉴!那廷杖之声,便是朕的回答!”

“尔等,好自为之!”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拂袖转身,在内侍的簇拥下,径自离开了紫宸殿。

留下满朝文武,僵立在原地,久久无法动弹。殿外那渐渐微弱的廷杖声和哀嚎声,如同最终的审判余音,萦绕在每个人耳边,也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心底。

这一日的朝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雷霆之势,向整个大唐的统治阶层宣告:一个全新的、强势的、不容丝毫置疑的帝王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