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即兴(2 / 2)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练习室里静了三秒。最先响起的是摄像机的“咔哒”声,郑号锡放下机器,声音都带着激动:“刚才那段,后期不用剪!直接能用!”

大家围坐在一起看回放时,屏幕里的画面让所有人都笑了。有崔始源忘词时对着姜涩琪眨眼的瞬间,有裴珠泫拨错弦后吐舌头的可爱模样,有金珉周跟着舞蹈节奏晃脚的小动作,还有张元英转圈时差点撞到琴盒,金冬天伸手扶住她的默契瞬间。

“你俩刚才扶那一下,比编好的动作还自然。”朴宰范指着屏幕,“纪录片里一定要留着这个镜头,太贴‘融’的主题了。”

中午休息时,摄像团队在角落吃盒饭,练习室里却没停。崔始源和姜涩琪在改即兴时想到的新旋律,裴珠泫把刚才的古筝泛音记成谱子,张元英和金冬天则对着镜子,把即兴时的舞蹈动作拆成细节——比如转圈时的重心位置,抬手时的指尖角度。

朴宰范走过去时,刚好看到金冬天在练抬手:“刚才即兴时,你抬手的弧度是往左边偏的,比往右边更贴中提琴的音色,就按左边来定动作。”他边说边用手机拍下来,“发给编舞老师,让他把这段加进正式编舞里。”

下午的正式合练,多了即兴时打磨的细节。小提琴的开篇更亮,中提琴的颤音多了半拍的留白,古筝和伽倻琴的错位更明显,舞蹈动作里加了裙摆扫弦、抬手接音的设计。摄像机全程跟拍,镜头里的每个人都少了最初的紧张,多了自在的松弛——崔始源会在拉完一段后,对着镜头比个“耶”;姜涩琪会在调弦时,和金珉周相视一笑;张元英和金冬天跳完后,会靠在琴盒上喘气,互相递水。

傍晚收工时,摄像团队扛着机器离开,练习室里还留着淡淡的松香味。朴宰范看着墙上的倒计时牌,突然转身:“明天咱们拍个‘幕后访谈’吧?每个人说说这段时间的感受,纪录片结尾用。”

“我先说!”张元英举起手,眼里闪着光,“我以前觉得舞蹈要完全跟着音乐走,现在才知道,原来舞蹈也能‘引’着音乐走,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姜涩琪抱着中提琴,轻轻点头:“我也是,以前拉琴总盯着谱子,现在看冬天抬手,就知道该怎么调整颤音,好像乐器和人之间,有了自己的语言。”

朴宰范笑着拿出手机记录:“这些话都记下来,明天访谈时就说这个,真实。”

夕阳把练习室的玻璃窗染成橘红色时,大家陆续离开。崔始源帮姜涩琪把中提琴放进琴盒,裴珠泫把新谱子订进册子里,张元英和金冬天对着镜子,最后跳了一遍加了即兴细节的舞蹈。朴宰范走在最后,关灯前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练习室里,乐器整齐地靠在墙边,乐谱叠成一摞,地板上的舞鞋印还清晰可见。

他掏出手机,给纪录片导演发了条消息:“素材够了,这里的‘共振’,不是拍出来的,是他们自己长出来的。”

窗外的夜色渐浓,练习室的灯彻底熄灭,只有墙上的倒计时牌,在月光下泛着微光。距离家族演唱会还有十天,那些镜头下的细节、即兴里的意外、彼此间的默契,早已把“融”的主题,从纸上的概念,变成了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期待——期待着在更大的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当乐器与舞蹈、心意与声音真正共振时,会绽放出怎样动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