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盛唐边塞一武夫 > 第158章 宴无好宴,唯有自强

第158章 宴无好宴,唯有自强(2 / 2)

成为插入河西,监视甚至制衡王忠嗣的棋子,并借此机会打击政敌。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在李骁身上,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回应。

整个宴客厅,静得能听到烛花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李骁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站起身。

他身形挺拔,如孤松立于庭前。

他对着杨国忠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声音清晰而稳定地,回荡在寂静的大厅中。

“杨相谬赞,末将愧不敢当,末将蒙陛下信重,授以监军之责,自当恪尽职守,以固大唐边防,保境安民为第一要务,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节度使镇守河西多年,威震吐蕃,爱兵如子,乃边军楷模,将士信服,末将心中唯有敬重,此番返回,定当尽心辅佐,遇有军务,依律呈报节府与朝廷,绝不敢因私废公,亦不敢越级擅专,此乃臣子本分。”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神色各异的众人,最终回到杨国忠脸上,继续道。

“至于陛下赐予‘便宜行事’之权。”

他语气加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乃陛下圣明,体恤边关军情紧急,战局瞬息万变,予末将临机决断、应对非常之事之特权,末将蒙此天恩,唯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更断不敢将此权柄,用于军务之外,一切行事,必当以《大唐律》,《大唐卫公兵法》及朝廷法度为准绳,不敢有丝毫逾越,亦不敢辜负陛下信重之心。”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堂堂正正。

既表明了自己忠于职守的态度,强调了与王忠嗣的协作关系和对王忠嗣的尊重,又明确划清了界限。

未承诺充当杨国忠的私人耳目去打小报告,同时抬出律法,军纪和皇帝的信重,将自己置于无可指摘的位置,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杨国忠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眼底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阴鸷与恼怒。

他没想到李骁如此不识抬举,在这样公开的场合,如此干脆地拒绝了他的橄榄枝。

甚至隐隐有划清界限之意。

但他毕竟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手,极善于掩饰情绪。

那僵硬只持续了一瞬,便立刻化为更夸张的笑声,只是那笑声里,少了之前的温度,多了几分尴尬与冷意。

“好,好,说得好!”

杨国忠抚掌大笑,自顾自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将军谨守本分,忠直可嘉,实乃我辈军人之楷模,倒是本相,一时酒酣耳热,失言了,失言了,当罚一杯,当罚一杯!”

他试图用自罚和笑声,将方才那瞬间的难堪掩饰过去,但席间的气氛,已然微妙地冷了几分。

宴会直至深夜方散。宾客们陆续告辞,许多人离去时,看向李骁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深意。

临走时,杨国忠又单独将李骁请至一间更为精致隐秘的小书房。

书房内四壁皆是书架,陈列着古籍珍玩,博山炉里熏着品质更高的沉香。

摒退左右后,杨国忠脸上的笑容彻底淡去,他走到窗前,背对着李骁,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不满。

“李将军,此处再无外人,本相不妨与你明言,河西并非铁板一块,其中盘根错节,多有李林甫安插之心腹,意图不轨,将军此番回去,若能暗中替本相留意几人动向,将他们与长安,与李林甫一党的往来,定期将有价值的消息传递于我,杨某人在朝中,必倾尽全力为将军周旋,无论是军需粮饷,器械补充,还是官员任免,人事调度,但有需求,将军只需一言!”

这才是真正的价码,赤裸裸的交易。

李骁沉默了片刻,书房内只剩下沉香燃烧的细微声音。

他迎着杨国忠,转过身来那迫人的目光,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更改的坚定。

“杨相,末将方才在席间所言,句句出自肺腑,并非虚辞,监军之责,在于监察军纪,协理防务,确保边军战力,清除害群之马,若杨相所托之事,关乎国事军务,且于巩固边防,清除内部蠹虫有利,末将自当留意,并依律上报。”

“然,若纯是朝堂私谊之争,党派倾轧之事,请恕末将职责所在,位卑言轻,不敢僭越,亦不愿卷入其中,徒耗精力,辜负圣恩。”

杨国忠死死盯着他,眼神锐利如刀,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一丝虚伪或动摇。

但李骁的目光坦然如磐石。

半晌,杨国忠忽然嗤笑一声,只是那笑声里听不出丝毫暖意。

“好,好一个恪尽职守,忠君爱国,既然将军坚持原则,本相也不便强人所难,只是希望将军记住,在这长安城里,在这大唐官场,有时候,不是朋友,便是敌人,路,还长着呢。”

他不再多言,拍了拍手。

书房侧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两名身姿窈窕,容貌姣好,带着灵动的少女款步走入,对着李骁盈盈一拜。

“这两个婢子,名唤红绡、翠缕,还算伶俐懂事,便送给将军,路上也好有人伺候起居,端茶递水,省得将军身边尽是些粗手笨脚的亲兵。”

杨国忠语气平淡,仿佛只是赠送一件寻常礼物。

李骁心知肚明,这是明晃晃的监视,但他面色如常,既不推辞,也不见喜色,只是坦然道。

“谢杨相厚赐。”

仿佛收下的只是两件普通的器物。

回到崇仁坊宅邸时,夜已极深。府内却依旧灯火通明,孙二狗带着老卒们守卫森严,如同警惕的狼群。

老蔫巴还在灯下对着账本,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

李骁没有丝毫睡意,立刻召集了几名核心心腹于密室。

他将今夜杨府宴饮的经过,杨国忠的拉拢,威胁,以及虢国夫人的暗示,原原本本,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杨国忠拉拢之心甚切,但其人志大才疏,贪婪无度,不可深信,亦不可委以心腹,李林甫敌意已明,手段阴狠,需严加防范,东宫态度暧昧,可稍加留意,但眼下不宜过多接触,以免引火烧身。”

他快速分析着眼前的局面,眼神锐利。

随即,他下达了一系列清晰的指令。

“老蔫巴,明日开始,你负责利用我们的财物,通过一些可靠渠道,在长安西市秘密采购一批河西急需的药材,特别是治疗刀剑创伤和风寒的,再设法采购一批优质的镔铁铁料,要能够打造兵器的,另外,搜集一些关于水利、农事,工匠技艺的书籍,无论新旧,有用即可,动作要快,要隐秘,采购完毕立刻装箱,随时准备出发。”

“孙二狗,你从带来的老兄弟里,挑选三五个最机灵,相貌最不起眼的,扮作寻常百姓或者小商贩,他们的任务是,摸清长安各主要衙门,尤其是兵部、户部、御史台、吏部这些要害部门的具体位置和大致格局,还有,李林甫,杨国忠,以及东宫属官主要人物的府邸在哪个坊,大致方位如何,周边环境怎样,只需远观,熟悉路径即可,绝不可靠近探查,更不可与人交谈打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和麻烦。”

最后,他看向如同影子般站在角落的独眼老兵。

“老兵,你设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了解近期河西,尤其是凉州王氏的动向,以及吐蕃方面有无异动,我总觉得,凉州那边,自我离开后,不会那么安静,还有,注意长安市面上,有无关于我的特别流言。”

众人凛然领命,没有丝毫迟疑。

李骁走到窗边,再次推开窗户,夜风带着长安夏夜的微凉和远处隐约的笙歌传入。

他抚摸着腰间那似乎因感受到主人心绪而彻底沉寂下去的“斩机”刀柄,眼神锐利如刀,望向西方那一片深邃的黑暗。

“在长安的日子,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时间很紧。”

他声音低沉,却带着钢铁般的决断。

“然后,尽快返回河西。”

窗外,帝国的都城在夜色中沉睡,看似一片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汹涌,杀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