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盛唐边塞一武夫 > 第149章 朝堂之上,阴谋诡谲,但为国捐躯者不可冷落!

第149章 朝堂之上,阴谋诡谲,但为国捐躯者不可冷落!(2 / 2)

御座之上的李隆基,面露沉吟之色,显然在权衡双方的话语。

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班列中的兵部尚书。

“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对此事,可有正式奏报呈递?”

兵部尚书连忙出列,躬身奏道。

“回禀陛下,王忠嗣节度使确已于三日前,以六百里加急呈递战报至兵部,其内容与杨相方才所言之战况,大体相符,王节度使亦已为有功将士,具本请功,至于军械补充、地方政务等事宜,王节度使在奏章中称,已派员严查核实,并已着手办理,定会妥善处置,确保边防无虞。”

玄宗听完,沉默了片刻。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下方垂手而立的杨国忠,以及眼观鼻,鼻观心的李林甫,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复杂。

最终,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大殿中回荡。

“边将勇猛,力挫外敌,扬我国威,该赏,监军副使李骁,临阵指挥有功,着擢升一级散官,赐绢百匹,以示嘉奖。其所部有功将士,由兵部依据王忠嗣所报之功绩,逐一核实,依例叙功,不得遗漏,亦不得冒滥。”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显然是在做出定论。

“军械储备空虚一事,着王忠嗣彻底核查其所辖各军镇武库真实情况,据实详细上报需求,由兵部,户部共同议定,尽快拨付补充,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推诿,贻误军机。”

“至于地方豪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凡有不法,欺压军民,危害边防者,着河西节度使府及所在州县,严格依照《唐律疏议》,从重从快,严查究办,绝不姑息,然,亦需注意方式方法,不得借机扩大事态,牵连无辜,影响地方民生安定。”

最后,他的目光似乎若有若无地,在杨国忠身上停留了一瞬,语气平淡却带着敲打的意味。

“监军使之职责,在于监察军纪,纠劾不法,乃朕之耳目,具体地方政务、刑名诉讼,非其本职,不可逾越权限,过多干预,以免掣肘边将,扰乱地方正常治理,此节,众卿当谨记。”

这番裁决,看似面面俱到,公允持正。

既肯定了战功,强调了补充军需,严办豪强的必要性。

又再次重申了朝廷的体制规矩,维护了王忠嗣作为节度使的权威和事权统一。

同时也隐晦地敲打了杨国忠和李骁“越级密报”和“可能越权”的行为。

实际上,他将调查和处理河西内部,具体问题的权力。

再次明确地交回到了王忠嗣的手中,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杨国忠心中雪亮,在皇帝已经明确表态,强调体制和节度使权威的情况下。

今日朝会,他只能将风波掀到这个程度。

能逼得皇帝下旨核查军械、严办豪强,并为李骁争取到了,实质性的封赏和朝廷的关注。

已经算是初步达到了目的,在河西这盘棋上,落下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他不再多言,恭敬地躬身行礼,声音平稳。

“臣,领旨谢恩,陛下圣明。”

李林甫也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面无表情,动作略显迟缓地退回班列之中。

重新垂下眼帘,仿佛刚才那一番绵里藏针的言语交锋,从未发生。

朝会在一片异样的寂静中散去。

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思,依次鱼贯退出含元殿。

在殿门外汉白玉铺就的宽阔台阶上,杨国忠与李林甫不可避免地迎面相遇。

两人脚步皆未停顿,甚至连目光都未曾正式交汇,只是在擦肩而过的瞬间。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下,无形的锋芒在两人之间一闪而逝,随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就在长安朝堂为河西军镇之事暗流汹涌,言语争锋之际。

远在数千里之外,那座位于河西走廊边缘,饱经风沙侵蚀的无名军镇。

却呈现出与长安朝堂之上,那温文尔雅却又刀光剑影的争斗截然不同,赤裸而残酷的景象。

李骁根本没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长安朝堂之上,那场他无法亲眼目睹的争论。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圣旨和宰相的支持抵达之前。

他和他麾下的这支军队,必须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活下去。

上次受挫,吐蕃,绝不可能咽下这口气。

更大规模,更加疯狂的报复性进攻,如同天际积聚的乌云,随时可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倾泻在这座小小的军镇头上。

加固城防,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李骁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待在墙头。

上次被吐蕃人,拼死撞开的那个缺口,虽然已经用土木临时填补。

但仍是防御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

他毫不犹豫地下令,拆除了镇内那些在战乱中早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废弃民房。

取来所有可用的梁柱、椽子、砖石,混合着从新挖掘的壕沟中,取出的泥土。

发动所有能够动员的军民。

分成三班,日夜不停地加固这段城墙。

孙二狗脱去了上衣,露出精壮黝黑,布满旧伤疤的上身,吼声如雷。

亲自带着一队最为彪悍的士兵,负责最艰苦的夯土和搬运巨石的活计。

汗水如同小溪般,在他们古铜色的脊背上流淌,混合着尘土,形成一道道泥泞的沟壑。

【PS作者发言:已经决定开新书,各位想看什么类型,可以说一说,想看什么故事,我会酌情选取,大家喜欢看的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