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广州城的辩论(2 / 2)

又对刘存义道:“加强海防,但勿先开边衅。”——保持克制。

最后看向安东尼奥:“澳门葡夷,暂准留驻。然需增岁银二千两,尽拆违建,另派官监军。”——既利用又限制。

这个平衡术令人叹服。各方虽不完全满意,但都能接受。唯有安东尼奥心中叫苦:岁银可增,但拆毁工事如何抵御荷兰人?

退堂后,汪鋐单独召见安东尼奥和林弘仲。屏退左右后,他突然问:“荷兰火炮,果比尔等犀利?”

安东尼奥一怔,如实回答:“其舰速快炮远,然我守城炮更重。”

汪鋐沉吟片刻,取出一份密旨:“皇上欲改良京营火器。尔等若愿献技授艺,澳门之事...尚可转圜。”

林弘仲急忙翻译并补充:“大人明鉴!我等可献佛郎机炮制法,更助训炮手。然防务...”

“防务自有计较。”汪鋐意味深长,“珠江口需平衡,不宜一家独大。”

离开衙门时,安东尼奥恍然大悟:明朝不需要彻底驱逐谁,只需要保持力量平衡。澳门、荷兰、乃至海盗,都是棋局上的棋子。

当晚,葡萄牙人召开紧急会议。面对明朝条件,激进派主张拒绝:“这是勒索!”温和派建议接受:“生存第一!”

安东尼奥最终决定:“全部接受,但争取时间——拆建需三年完成。”

更重要的决策是技术转让。是否交出最先进的火炮技术?争论激烈。最终达成妥协:交出旧式技术,保留最新发明;派二流技师,留核心专家。

林弘仲则开展幕后工作。他通过士绅网络散播消息:荷兰人信奉新教,反对一切偶像崇拜,若得其势,必毁佛寺道观。这击中士大夫最深的恐惧。

同时,他重金贿赂关键官员,特别是太监系统。礼物精心设计:给好科技的送望远镜,给贪财的送白银,甚至给好男风的送暹罗孪童。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明朝对荷兰的态度转向强硬,对澳门则稍显宽容。甚至允许葡萄牙人“暂缓”拆除部分炮台——名义上是为防范海盗。

潮州海战的消息也帮了大忙。荷兰人的攻击证明其野蛮,葡萄牙人的配合则显示其“恭顺”。

一月后,局势暂稳。荷兰人退往台湾方向,明朝水师加强巡逻,澳门获得喘息之机。

安东尼奥在航海日志中写道:

“我们赢得了时间,但付出了代价。明朝官员的精明超乎想象,他们总能在威胁和利益间找到平衡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不知道,这种微妙的平衡艺术将成为远东国际关系的常态;不知道荷兰人正在台湾建立更危险的据点;更不知道,十年后满清的崛起将改变一切。

此刻的广州城,各方势力继续着明争暗斗。但在表面下,一种新的秩序正在形成:多极并存,相互制约,在对抗中合作,在竞争中共存。

珠江的潮水往复流淌,仿佛在诉说一个永恒的真理:在这片复杂的海域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澳门,将继续在这利益的浪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