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广州城的辩论(1 / 2)

广州城巡抚衙门的大堂内,冰雕的貔貅在角落散发着丝丝凉意,却丝毫无法缓解空气中的燥热。汪鋐坐在堂上,面色凝重如铁。左右分坐着广州文武官员、士绅代表,甚至还有几位从澳门紧急赶来的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和林弘仲被特许站在廊柱阴影处,不得入正席。

“今日所议之事,关乎东南海疆安危。”汪鋐开门见山,将荷兰人的信函副本传阅众人,“红毛夷舰陈兵外海,欲与我朝通商。诸位各抒己见。”

堂内顿时哗然。市舶司提举钱世忠第一个起身:“下官以为,此乃天赐良机!荷兰人愿出十倍贡银,货价减半,更能助剿海盗。若允其通商,岁入可增百万两!”

几个商人代表纷纷附和。丝绸行首甚至拿出账本:“去岁因海禁,广府丝价跌三成。若开新港,利益均沾...”

“荒谬!”按察使刘存义拍案而起,“夷狄之辈,言而无信!今日许以重利,明日必得寸进尺。况葡萄牙人经营澳门多年,尚知规矩。这些红毛夷在南洋屠城灭国,岂可轻信?”

话题立即转向澳门。香山县丞赵文华趁机发难:“葡夷亦非善类!近日查获其私筑炮台,暗藏火器,显有异心!”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廊下的安东尼奥。林弘仲急忙低声翻译,安东尼奥上前一步,用生硬汉语辩解:“筑炮台为防荷兰,非对抗天朝...”

“巧言令色!”赵文华冷笑,“闻尔等与西班牙暗通款曲,欲引大军东来?”

这话引发更大骚动。西班牙与明朝的恶劣关系人尽皆知,若葡萄牙真为西班牙前哨,确是心腹大患。

辩论迅速白热化。主张开放者强调经济利益,保守派则力陈安全风险。更微妙的是,各方都在借题发挥:市舶司想打破葡萄牙垄断,海道衙门要维护现有秩序,士绅阶层担心利益重组。

汪鋐始终沉默倾听,直到众人争得面红耳赤,才缓缓开口:“澳门葡夷,该当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让堂内瞬间安静。所有人都在揣摩上意。

刘存义抢先道:“当严加管束,限期拆毁违建,否则逐出澳门!”

钱世忠却反对:“不可!若逐葡夷,谁制红毛?不如令其相互牵制。”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角落响起:“老朽有言。”众人望去,竟是致仕的前礼部侍郎徐老先生。他缓缓站起,不看众人只看汪鋐:

“《周易》云:安而不忘危。今之势,非葡夷红夷之择,乃海疆长治之策。葡夷虽狡,然知华夏礼仪;红夷虽悍,实乃化外野人。两害相权,”他停顿片刻,“当取其轻。”

这话看似中庸,实则倾向明显。堂内不少士绅点头赞同。

但年轻官员立即反驳:“徐老谬矣!当效汉武帝‘以夷制夷’,令其相争,我收渔利!”

争论再起。有人主张完全闭关,有人建议另开新港,更有人提出大胆想法:允许所有番夷竞争,价高者得贸易权。

廊下的安东尼奥冷汗涔涔。他虽不能完全听懂辩论,但从气氛明白澳门命运悬于一线。林弘仲更是面色苍白,不断在纸上记录要点。

突然,亲兵急报:荷兰舰队攻击了潮州商船队!虽然被击退,但明朝水师也有伤亡。

这个消息像冷水泼入热油。主战派顿时占据上风:“夷狄畏威而不怀德!当尽逐之!”

汪鋐终于做出决断。他先令钱世忠:“回复荷兰人:天朝自有法度,非夷狄可妄议。若欲通商,当遵贡例。”——实质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