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双线烽火步步营(2 / 2)

东宫内侍!卫尉寺!李默眼中寒光爆闪,心脏猛地一跳。这条隐藏在深处的线,竟然真的被串起来了!那名在卫尉寺密牢中被精准灭口的刺客头领,其所中之毒,来源极有可能就是通过这个东宫内侍和“济世堂”这条隐秘渠道,神不知鬼不觉地传递进去的!对方渗透之深,布局之早,令人心惊。

“其三,关于周旺。”老掌柜语气带上了一丝凝重,“他失踪前最后被人明确看见,是在西城‘快活林’赌坊,因欠下巨额赌债,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强行带走。我们的人顺着这条线,费尽周折查到了那伙人当时的一处临时落脚点,是一处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偏僻民宅。但等我们的人连夜赶去时,早已人去屋空,收拾得干干净净。只在院中那口废弃的枯井里…发现了周旺的尸体。初步查验,是死后被抛尸入井,致命伤在脑后,像是被钝器重物猛烈击打所致,一击毙命。”

周旺果然也被灭口了。李默对此并不意外,这条线索断得如此干脆,本就在预料之中,只是再次印证了对手的狠辣果决。他冷声追问,不放过任何细节:“那处民宅,可查到真正的主人是谁?”

“查到了,房主登记的是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外地行商,但顺着这条线深挖下去,发现那行商早年落魄时,曾受过崔家一个旁支的管事不小的恩惠,关系匪浅。”

崔家!又是崔家!虽然依旧是经过层层伪装的间接关联,如同隔着重重迷雾,但那指向性已经越来越清晰,几乎呼之欲出!一股混合着愤怒与验证猜想的复杂情绪在李默胸中涌动。

“很好。你们做得很好。”李默压下心头的激荡,迅速做出下一步指示,“继续投入力量,盯紧通汇钱庄的资金异动和那两家府邸的人员往来。尤其是东宫内侍与‘济世堂’这条线,加派精干人手,我要知道他们每一次接触的具体时间、传递了什么东西、有无异常举动,但务必小心,绝不能被对方察觉,宁可慢,不可错。”

“明白!属下这就去安排!”老掌柜心领神会,躬身领命,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

一条条信息如同散落的碎片,正在他的努力下,一点点拼凑起来,逐渐显现出模糊却危险的轮廓。资金链、投毒链、灭口链…似乎都隐隐指向那个盘踞北方、根深叶茂的庞大家族——崔氏。

但李默深知,官场斗争,尤其是涉及此等泼天大案,仅凭这些间接证据和逻辑链条,依然无法给予崔家致命一击,反而可能打草惊蛇。他还需要更直接、更无法辩驳的铁证,比如那个隐藏极深的“灰鹊”的真实身份,或者那本必然存在的、记录着真正核心交易与利益分配的秘密账册。

他想起皇帝让赵敬传达的那句充满深意的话——“水至清则无鱼,有些饵,该放还是要放。”

是时候了。不能再一味地暗中查探,必须适度地打草惊蛇,或者投石问路,让对方动起来,才能在混乱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他再次提笔,凝神静气,写下一封简短的密奏,用上专用的火漆仔细封好。在这份奏折中,他并未提及周旺之死和刚刚掌握的东宫内侍这条关键线索,只重点汇报了通汇钱庄与幽州崔氏之间存在的、高度可疑的资金关联,并据此推测,军械弊案中那巨大利益的最终流向,极有可能与崔氏有关。同时,他再次以严峻的笔调强调了北戎近期的异常举动,明确指出这可能与内部情报持续泄露有关,恳请陛下督促兵部加快内部核查进度,整肃边防。

这是一份看似取得了不小进展、实则依旧缺乏能将崔家一举定罪的铁证的奏报。它足以让皇帝更加重视此事,感受到迫近的威胁,也让那些可能有渠道窥探到奏报部分内容的对手感到紧张和压力,但又恰到好处地隐藏了他手中真正掌握的底牌和更深层次的调查方向,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意在激起涟漪,而非掀起巨浪。

他将密奏交给绝对可靠的亲兵,命其即刻送入宫中,直达天听。

做完这一切,李默缓步走到窗边,双手负后,目光沉静却锐利如鹰隼,似乎穿透了眼前重重叠叠的屋脊和院墙,遥遥望向了东宫和九皇子府那两个漩涡中心的方向。

饵已精心撒下,网已悄然张开。接下来,就看在这暗流汹涌的京城之夜,哪条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鱼,会先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了。

是夜,月黑风高,乌云遮住了星月之光。一条黑影借着夜色的掩护,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溜出东宫不起眼的角门,熟门熟路地钻入纵横交错的小巷,步履匆匆,直奔城南那家名为“济世堂”的药铺而去。他却丝毫不知,在他身后那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之中,已有不止一双来自不同方向、却同样锐利的眼睛,正如同最耐心的猎手,牢牢锁定了他移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