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九郎献策交易生(2 / 2)

若不接受,单凭自己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寻找蛛丝马迹,难度极大,且效率低下,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利弊得失,在他脑中飞速权衡。

良久,李默抬起眼,目光沉静如水:“钱老板的意思,本官明白了。此事关系重大,非本官一人可决。你所言的证据,可否先让本官一观?若果真如你所言……本官或可考虑,在核查粮饷采买弊端时,予以重点关注。”

他并未立刻答应,而是要求先看“货”。既保持了主动,也留下了回旋余地。

钱茂似乎早料到如此,毫不犹豫地从怀中取出另一份密封的信函:“此乃部分样本,以及相关人员的供状摘要。更详尽的账目副本及证人,待侯爷决意合作后,自当奉上。”他这是投石问路,也握着实底牌。

李默接过信函,并未当场拆开,只是放在手边:“好。本官会仔细斟酌。钱老板先请回吧。”

“那小人也告退,静候侯爷佳音。”钱茂识趣地起身,行礼告辞。

送走钱茂,李默独自坐在房中,看着那封薄薄的信函,仿佛看着一条择人而噬的毒蛇。

他缓缓拆开火漆。里面是几页纸,记录着几笔“永昌号”与幽州军仓之间明显异常的粮食交易时间、数量、价格对比,以及一名前“永昌号”账房先生画押的简短供词碎片,提及了“特殊损耗”、“孝敬”等字眼,虽未直接指向东宫,但其矛所向,已昭然若揭。

证据虽不完整,但极具杀伤力。

李默将信纸慢慢攥紧,眉头紧锁。

九皇子此举,是阳谋。自己查“永昌号”是必然,九皇子不过是提前将刀子递了过来,并逼他选择握刀的方式。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叩响,福伯的声音传来:“少爷,宫里高公公来了,说陛下召您即刻入宫觐见。”

又见急召?

李默心中一凛,迅速将信函收好。

皇帝此时召见,所为何事?难道与这钱茂来访有关?还是核查署又出了什么变故?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纷乱的思绪,整理衣冠。

这京城的棋局,每一步都暗藏凶险,而他手中的棋子,似乎越来越多了,却也越来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