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巡幸的余波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块,在朝堂内外炸开无数细碎的浪花。那根黝黑粗糙的炮管,那声刻意控制的爆炸,以及陛下最后那句“特事特办”的口谕,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这位年轻的忠勇侯,圣眷未衰,其所从事的“格物”之学,至少在陛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时间,那些原本观望、甚至暗中踩上一脚的势力,悄然收敛了爪牙。京兆尹的催办公文再无下文,市面上针对别院的物料封锁虽未完全解除,却也不再那般明目张胆。积善堂和西郊别院,竟难得地获得了一段喘息之机。
然而,李默丝毫不敢放松。他比谁都清楚,这平静只是表象,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压抑。太子和九皇子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的攻击只会变得更加隐蔽和狠毒。皇帝的金口玉言能暂时护住他,却无法根除潜在的恶意。
他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疯狂地投入到火炮的改进中。皇帝的认可和“特事特办”的承诺,如同给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给了工匠们巨大的鼓舞。
“王师傅,陛下看到了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让陛下失望!”李默指着那根经过试射、内壁已有些微磨损的炮管,目光灼灼,“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后坐如此之大?为何射程与威力远不及计算?”
王铁锤和匠师们围着炮管,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侯爷,俺觉得是这药室闭气还是不好,力气漏了!”
“还有这弹丸,看着圆,细看还是有疙瘩,飞出去就歪!”
“这铁管还是不够匀实,受力就不一样……”
“好!”李墨沉声道,“那我们就一个个解决!闭气问题,尝试加厚药室壁,设计更贴合的铁塞!弹丸问题,制作更精密的磨具,逐个手工校验!铁管问题,继续改进铸造工艺,尝试分段铸造再铆接加固!记录所有数据,一次只改一个地方!”
别院内再次掀起技术攻关的热潮。每一次微小的改进,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数据的积累。李默几乎吃住都在别院,与工匠们同甘共苦,他那原本略显单薄的身形,在炉火和铁砧的映照下,竟显出了几分坚韧的轮廓。
与此同时,他并未忘记潜在的威胁。陆七的伤势渐渐好转,但“天工苑”清理门户的阴影始终笼罩。韩震加派的暗哨数次发现可疑人员在别院外围窥探,甚至有一次夜间发生了短暂的交手,对方身手极好,见无法得手便迅速退走,留下一把淬毒的短匕。
李默下令不得追击,加强戒备即可。他知道,这只是试探。
更让他心神不宁的是来自“通汇钱庄”和“永昌号”的线索。陆七拼死带回的“军饷”、“以公肥私”等信息,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若崔瑾真敢挪用军饷,那父亲当年的兵败,恐怕就不仅仅是“军械粗劣”那么简单了!这背后可能牵扯着一个惊天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