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块?”小陈先接了话,眼睛亮了。
“也就两袋化肥钱!上次李大爷买个20块的浇水壶都跟老板砍了半天价,这个值了——我跟他说的时候,他肯定乐意。”
秦翡点头,指了指示意图上的桶:“桶要做高点,老人弯腰不方便,太高又拎不动,60厘米刚好。”
“你让工厂多做几个备用加热管,上次王婶家的电水壶坏了,等了半个月才买到配件,别让村民们等。”
话刚落,林晚的微信消息就弹了出来,附带一张堆着疏水膜的照片:【我爸说薄款膜明天一早让快递送,还多拿了10个医用加热管——昨天工厂测试,泡在水里都不漏电,老人用着安全。】
【太阳能板要是不够,我让我爸按批发价拿,再送点竹片当挡板,晚上凝水能多5升!】
秦翡把消息给小陈看。
小陈立刻掏出小本子记:“我明天一早去实验室门口等快递,把加热管装盒,贴上‘红色开、绿色关’的标签。”
“再找张硬纸板画步骤图,贴在集水器上——省得李大爷记混。”
弹幕里的留言刷得飞快,全是带着生活经验的话:
“农民网友老陈”:【双用法太妙了!白天我去地里干活,太阳能板自己转,晚上回来就能浇地,一点不耽误!】
“太阳能从业者小吴”:【100瓦的板我家也用,晒一天能亮一整晚灯,三年没坏过——村民们肯定会用!】
“农村网友阿凯”:【桶做60厘米高刚好!我爷爷弯腰费劲,太高又拎不动,这个高度他能轻松接水——主播想得太周到了!】
“普通网友小夏”:【步骤图贴上去太重要了!我奶奶不认字,看图片就能做饭,这样她也能帮着操作集水器!】
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张明也发来消息,附了张黄沙村玉米地的最新照片——几棵玉米抽了穗,叶子却黄得打卷:【秦小姐,双用法方案我们定了!样品测试成功后,先推广100个,我们派工作人员去教村民搭架,材料不够随时说——李大爷昨天还问,啥时候能用上呢。】
秦翡把照片给小陈看,指尖划过屏幕里发黄的玉米叶:“明天样品做好,咱们测一天,要是能到65升,就按这个方案做100个。”
“到时候让李大爷也来搭,他会编竹筐,扎竹架肯定快,教完他还能帮着教别人。”
小陈把小本子揣进兜里,拍了拍量杯:“我今晚就整理材料清单,竹条、薄膜、太阳能板、加热管,都标上数量和尺寸,明天一早去仓库领。”
“对了,还要多领点竹片,做晚上的挡板,林晚说能多集5升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