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翡蹲在集水器旁边,指尖点着量杯壁——里面的水已经漫过15升刻度线,才下午四点,比她预想的多了近5升。
她突然拍了下手,膝盖蹭着地上的竹屑也没在意。
转头对正在整理棉线的小陈喊:“我们做双用法的!白天用太阳能加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再凝水,晚上就凝空气里的湿气,这样昼夜都能集水,效率说不定能翻倍!”
“双用法?”小陈手里的棉线掉了两根。
赶紧蹲下去捡,凑过来时眉头还皱着:“怎么加热?又怎么凝水?”
“李大爷上次学用手机支付都学了三天,步骤多了他肯定记不住,到时候拧错开关把加热管烧了咋整?”
“简单,就加俩零件,步骤印在纸上贴上去。”秦翡抓过旁边的草稿纸。
铅笔“沙沙”画起来:“你看,竹架顶装块太阳能板,连个小加热管,白天把集到的水倒进桶里,按一下红色开关就行。”
“加热管在桶中间,碰不着桶壁,上次我用加热棒烧井水,碰到桶壁烫了个洞,这次特意避开。”
“水蒸气往上飘,碰到上面的冷塑料膜又变成水,流到旁边的桶里。晚上就按绿色开关,关了加热管,跟之前一样凝湿气,俩开关,配着图片,一看就懂。”
小陈凑过来看图纸。
手指点着太阳能板的位置:“这板要多大的?上次帮张奶奶装太阳能灯,板太大压弯了灯架,她还念叨了好几天。”
“要是竹架撑不住,刮个风就倒,村民们该心疼了。”
“我问问陈砚舟,他们工厂做过这种小尺寸的。”秦翡拿起手机。
把图纸拍下来发给陈砚舟,顺便敲了行字:“让风启的团队算下,太阳能板选多大功率,加热管多少瓦,得省电费——李大爷说去年浇地花了两百多电费,这次别超了。”
没过五分钟,陈砚舟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进来。
镜头里他手里捏着秦翡的图纸,旁边摊着本笔记本,计算器还亮着:“秦小姐,太阳能板选100瓦的刚好,竹架能撑住,白天晒四个小时够用电。”
“技术部算了,50升水加热后能凝出45升,加上晚上的20升,一天65升,够浇三亩玉米地。”
“工厂找了村里老人测试,俩开关一教就会,成本50块一个,比外面便宜20块,村民们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