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 第276章 赤松子的机锋——“人心何以规?”

第276章 赤松子的机锋——“人心何以规?”(2 / 2)

“然,小友能以‘法域’强压神怪,可能以此‘法域’,压服天下人心中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私心杂念?可能让奸猾者发自内心变得忠厚?可能让贪婪者幡然醒悟变得廉正?可能让暴戾之徒彻底消弭心中的恶念?”

“律法可以惩罚偷盗的行为,可能消除产生偷盗的贪欲?可以制裁杀人的罪行,可能根除引发杀心的仇恨?”

赤松子轻轻摇头,带着一种悲悯天人的叹息:

“不能。”

“天地规律,恒定如一,故而可以认识,可以利用。而人心,却如流水,如浮云,永无定势,最难测度。以恒定之律法,欲规束无常之人心,此乃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他最后凝视着张苍,声音虽轻,却重若千钧:

“小友构建的秩序,根基在于律法,在于对规律的运用。然,这秩序的最终承载者与破坏者,皆是——人。若无法真正规束人心,化解那源自本心的冲突与矛盾,那么,无论外在的律法如何完善,机关如何精妙,所构建的秩序,都如同建筑于流沙之上的华厦,看似辉煌,实则根基不稳。一次人心的巨浪,便可能使其轰然倒塌。”

“这,便是老夫所见,小友那宏大构想中,最根本的缺失,亦是最致命的弱点。”

“人心何以规?”

诘问完毕,赤松子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张苍,那目光仿佛在说:年轻人,你看到了规律的世界,但你可曾看清人心的深渊?

全场死寂。

这一次的寂静,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沉重。

赤松子没有否定规律,也没有完全否定律法,他只是尖锐地指出了律法效用的边界——它无法触及人心。

而一切社会秩序的核心,恰恰在于人。

如果无法解决人心的问题,那么再完美的外在秩序,也终将从内部被腐蚀、瓦解。

这是一个更本质,也更残酷的质问。

它直接动摇了张苍试图构建的那个以“法”为核心、融“礼”于内的秩序体系的根基。

台下,叔孙通眼中重新焕发出神采!

对啊!礼的作用,不正是为了“治心”吗?

张苍想用“礼入于法”来吞并儒家,但若“法”本身就无法解决“治心”的根本问题,那儒家“教化人心”的价值不就凸显出来了吗?

李斯心中冷笑,这个问题,连他这位法家集大成者都无法完美解决,他倒要看看张苍如何应对。

嬴政的目光也变得更加锐利,这个问题,同样是他作为帝王,时刻需要面对的终极难题。

张苍站在原地,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赤松子的问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他理论体系最柔软的下腹。

他之前的种种构想,无论是“礼入于法”还是“规律论”,主要聚焦于行为规范和客观世界,对于如何真正约束和引导那变幻莫测的“人心”,他确实没有成熟、系统、并能超越儒家“德化”和道家“无为”的解决方案。

法律的归法律,人心的归人心?如果人心的问题不解决,法律又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