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 第171章 县衙的“欢迎”

第171章 县衙的“欢迎”(1 / 2)

晨曦再次洒落陈县,驱散了夜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城中那股无形的紧张。

项羽被劫的阴影尚未散去,新任县令走马上任的消息,已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县衙内外激起层层涟漪。

张苍换上了一身符合千石县令秩比的黑色官袍,虽无监军御史旌节那般显赫,却更显沉静肃穆。

他在两名由章邯精心挑选、眼神锐利的亲兵护卫下,踏入了陈县县衙的大门。

这县衙比颍川郡守府更显古旧,青石地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梁柱上的漆色也有些斑驳,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卷宗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

然而,与这陈旧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衙内属官们那异常“热情”的迎接。

以县丞昭孔为首,县尉、令史、狱掾、仓啬夫等一众大小官吏,约莫二三十人,早已按品阶肃立在大堂两侧。

见到张苍进来,众人齐齐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声音洪亮:

“恭迎张县令!”

姿态无可挑剔,恭敬十足。

但张苍的目光如平静的湖面般扫过众人,立刻捕捉到了那恭敬面具下的疏离与审视。

许多低垂的眼帘下,目光闪烁,带着好奇、疑虑,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他们都在打量着这位曾经权势熏天、如今却“跌落凡尘”的年轻上司。

县丞昭孔约莫五十岁年纪,面皮白净,身材微胖,穿着一身浆洗得笔挺的官袍,脸上堆满了恰到好处的笑容,快步迎上前来。

他是陈县本地人,昭氏在楚地也算小有名望的家族,在此地盘踞多年,根基深厚。

“下官昭孔,携陈县县衙一众同僚,恭贺张县令履新!” 昭孔的声音温和而圆润,如同打磨光滑的玉石,“张县令年轻有为,名动朝野,如今能来我们这偏僻小县,实乃是陈县百姓之福,我等之幸啊!”

他话语里的恭维如同糖浆,甜得发腻。

张苍面色平静,微微颔首:“昭县丞过誉了。本官初来乍到,日后还需诸位同僚鼎力相助,共理县政。”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昭孔连连点头,笑容可掬,侧身引路,“县令大人请,您的位置已经安排妥当。这县衙虽然简陋,但一应物事,下官已命人重新打理过,定不让大人受了委屈。”

他引着张苍走向大堂正中的主位,一边走,一边如同拉家常般继续说道:“说起来,陈县这地方,不比颍川。颍川临近三川,乃通衢大邑,法度森严。我们陈县呢,地处楚地旧疆,民风……呵呵,颇为不同,事务也就格外繁杂些。”

他停下脚步,站在主位旁,转过身,脸上依旧带着笑,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意味深长,声音也压低了些,仿佛推心置腹:

“张县令,您初来,可能有所不知。这陈县啊,看着不大,可水底下,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家各族,关系错综复杂;乡里乡俗,也多与秦律略有出入。前任几位县令,也都是干才,可有些事,急切不得,还需……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方是稳妥之道啊。”

这番话,听起来是善意的提醒,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但落在张苍耳中,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划界线,在暗示:这里不是你能随心所欲的地方,这里的规则很复杂,你得慢慢来,得按照我们习惯的节奏和方式来。

周围的属官们虽然都低着头,但耳朵显然都竖着,屏息凝神地等待着这位新县令的反应。空气仿佛凝固了。

张苍缓缓在主位上坐下,手指轻轻拂过光滑的案面,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昭孔,那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一切伪装。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力量:

“有劳昭县丞提醒。”

他微微一顿,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然后才继续说道:

“本官行事,向来依法依律。秦律昭昭,如日月之行,自有其规,有其度。”

他的目光扫过堂下每一位属官,与那些或躲闪、或试探的眼神短暂接触。

“循序渐进,是法度;雷厉风行,亦是法度。何时该缓,何时该急,律法自有其精神,案情自有其轻重。”

最后,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昭孔那张笑容微僵的脸上,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总之,离不开《秦律》二字。依法办事,依律断案,便是本官治理陈县的唯一准则。至于其他……”

他轻轻抬手,拂了拂官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淡然却带着千钧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