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形的、混合着律法威严与水脉灵力的力场,以法碑为中心,缓缓扩散开来,笼罩了整个泾河河道。
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原本因为龙王陨落而略显躁动、波涛暗涌的泾河,在这法碑立成的瞬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轻轻抚过,水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平缓、温顺,甚至泛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澈宁静的波光。
以往这个季节时常泛滥的河水,此刻乖巧得如同被驯服的野兽。
“成功了!”一名老工匠激动地喃喃道,他世代居住泾河边,从未见过河水如此“听话”。
张苍感受着法碑散发出的、与他体内国运隐隐共鸣的秩序之力,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不仅是镇压,更是疏导,是以规则制约规则,以秩序引导自然!
“抄录碑文!”张苍下令,“快马送至各郡县,张贴于城门、市集,务使天下皆知!”
“喏!”廷尉府的书吏与奉命而来的信使齐声应命。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伴随着抄录的碑文,以惊人的速度传向大秦的四面八方。
“听说了吗?咸阳那个张御史,把泾河的龙王给斩了!”
“不是斩,是依法审判,判了斩立决!”
“真的假的?龙王啊!那可是正神!”
“千真万确!现在泾河边立了法碑,河水都变乖了!碑文都贴到我们城门口了!”
“我的天……法可斩神!这、这……”
“张青天!不,是法家真仙!这是真正的仙人在世啊!”
酒肆、茶棚、田间地头…… 到处,人们都在激动地、难以置信地谈论着这石破天惊的消息。
对于那些长期饱受地方淫祀、山精野怪甚至是一些不正之神欺压的底层百姓而言,“法可斩神”这四个字,不啻于一道划破漫长黑夜的曙光!
无数在家中设立私祠、偷偷祭祀各种“大仙”、“老爷”的百姓,悄悄撤下了神龛;许多被精怪骚扰、苦不堪言的村落,开始有人壮着胆子,向着咸阳方向叩拜,心中默念着“张苍”之名,祈求律法的庇护;甚至一些偏远郡县的小吏,在处理涉及“怪力乱神”的纠纷时,腰杆也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开始尝试引用起秦律的条文。
张苍“法家真仙”的名号,不胫而走,其声威在民间一时无两。
这一日,夕阳西下,将金色的余晖洒在巍峨的玄黑法碑之上。
法碑之前,不再有龙王庙的喧嚣,却依然聚集了不少百姓。
他们不再携带三牲祭品,而是捧着新熟的黍米、清澈的泉水,或者仅仅是一束野花,恭敬地放在碑前。
他们不再跪拜虚幻的龙王爷,而是向着这块象征着公道、秩序与希望的“法碑”,深深作揖。
一位白发老妪拉着小孙女的手,指着法碑上那巨大的“斩”字,颤声说道:“囡囡,记住这块碑,记住那位张大人。以后啊,要是受了委屈,别怕,要相信……这世上,有法!”
小女孩懵懂地点点头,清澈的大眼睛里,倒映着那沐浴在夕阳中、仿佛承载着万民期望的玄黑法碑。
香火依旧,但信仰的对象,已然从高高在上、索取无度的神只,转变为这人间亲手建立、并能庇护他们的——秩序与公道。
张苍站在稍远处,看着这一幕,心中宁静而坚定。
他知道,斩龙立碑,只是一个开始。
将律法的种子,播撒到这片广袤土地的每一个角落,让秩序的信念,扎根于每一个大秦子民的心中,这条路,依然漫长。
但至少,曙光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