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斯眼皮微抬,看向王绾,“王廷尉是觉得,此子可用?”
“下官不敢妄断。”王绾微微低头,“只是觉得,如此精通律法、且有独特见解之年轻人,若只因一时狂言便身首异处,于国而言,或是一损失。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尤其是我廷尉府,需才若渴。若能加以引导,磨去其棱角,或可成一得力干吏。”
李斯沉默了。他重新拿起那卷竹简,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力透竹背的刻痕上。
“举证责任”、“心证原则”、“法律适用错误”……这些陌生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洽的逻辑力量,让他这个法家集大成者,都感到了一丝触动。
他想起那些只会空谈仁义、非议时政的儒生,想起那些招摇撞骗、欺君妄为的方士。
与那些蠹虫相比,这个在死牢中仍不忘钻研律法、试图在律法框架内寻找生路的张苍,反倒显得……格外清晰。
帝国需要的是能办事、懂律法、遵循规则的人。
狂悖可以打磨,棱角可以磨平,但才华与对律法的这份执着,却是难得。
更重要的是,张苍的案例,恰好撞在了他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震慑不安分势力的节点上。
李斯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
他放下竹简,看向王绾,声音平缓却带着决断:
“既然此子如此善辩,如此笃信其理,那便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
王绾一怔:“丞相的意思是?”
“明日廷尉府提审,规模小了。”
李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将地点改在麒麟殿偏殿。召集御史大夫、博士官仆射、以及相关署衙秩比六百石以上官员,进行小型廷议。”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如同宣判:
“将此案,作为典型!让所有人都听听,这个质疑律法的狂生,究竟能说出什么‘花样’来。也让那些心怀叵测、妄议朝政之人看看,触犯律法、挑战权威,会是何等下场!”
王绾心中凛然。他明白了,李斯这是要借张苍这颗“棋子”,下一盘更大的棋。
既要考察张苍的才学心性,更要借此机会,敲打朝中潜在的反对声音,强化法家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
“下官明白!”王绾肃然起身,“下官即刻去安排!”
看着王绾退出殿外的背影,李斯再次拿起那卷竹简,目光幽深。
张苍……
是成为彰显律法威严、杀一儆百的祭品?
还是成为帝国司法机器中,一颗经过淬炼后更加锋利坚韧的齿轮?
明日廷议,便可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