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一连忙收敛心神,回道:“回陛下,农家许行先生已率弟子抵达。今日还与墨家巨子相谈甚欢。”
“臣观之,农家若能与墨家工匠之术结合,或能于农具、水利有所革新。”
“哦?许行……”嬴政沉吟,“倒是有些意思。”
“并耕是不可能并耕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让政哥您下地耕田的……不过重视农业、体恤民力的精神是好的!”顾念一心里接话。
嬴政自动过滤了她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提取有用信息:“既如此,便好生安置。学院建设,需加快进度。诸子百家陆续而至,朕要看到的是一个能融汇百家之长,而非徒有其表的学府。”
“臣明白!”顾念一肃然应道。
从宫里出来,顾念一碰上了正准备去少府衙署的萧何和吕雉。
“大人。”两人行礼。
“萧先生,吕姐姐,正好找你们。”顾念一把农家到来的消息说了。
然后对吕雉道,“吕姐姐,农学院那边以后少不得需要大量的数据记录,比如不同种子在不同地块的产量对比、施肥效果之类的,你那边培养的记账、统计的人手,到时候可能得借调几个过去帮忙。”
吕雉点头:“雉明白,人手已初步可用,随时听候调遣。”
萧何则道:“大人,钱庄分号在各郡县的铺设已逐步推开,飞钱兑换亦比预想顺利。只是各地情况复杂,还需些时日磨合。”
“辛苦萧先生了。”顾念一看着这两位心里都踏实不少。
“有萧何和吕姐姐帮忙,我在前面瞎折腾……啊不是,是开拓创新,就放心多了!”
三人边走边聊,正好看到扶苏带着两个侍从,拿着几卷纸,似乎刚从观书楼那边过来。
“扶苏这孩子真是越来越好学了,不错不错。”顾念一老怀安慰。
接下来的日子,顾念一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
快乐的是,随着诏令传遍天下,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亲自带队,或派遣得意门生,如同百川归海般,陆陆续续抵达咸阳。
除了早已安顿好的墨家和农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甚至一些平日里名声不显的小学派,也都怀揣着各自的典籍、学说和期望,汇聚到了一起。
咸阳城里,随处可见穿着各色服饰、操着不同口音的“文化人”。
他们有聚集在临时安排的客舍激烈辩论,也有好奇的穿梭于咸阳街头,观察着豆腐坊、沸锅摊、贴着春联的商户,感受着与书中记载、道听途说截然不同的“秦地风貌”。
而痛苦也正来源于此。
安顿这些人就是个巨大的工程,住宿、饮食、礼仪接待,样样都得操心。
少府和典客署的人忙得团团转,顾念一作为名义上的“总协调人”,更是脚不沾地。
今天要调解儒家和法家因为“礼法孰重”在驿馆门口差点上演的全武行,明天要安抚道家高人抱怨居所临近工地太过喧嚣,后天还得应付名家学者追着问“白马非马”与“豆腐是不是豆之魂”这种让人头秃的问题。
“救命啊!我只是个想种田修路搞钱的穿越者,不是大学辅导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