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秦总工她只想搞事业 > 第137章 守旧贵族和既得利益者的担忧。

第137章 守旧贵族和既得利益者的担忧。(1 / 2)

内侍接过计划书,恭敬地放在嬴政的案头。嬴政垂眸看去,只见纸张最上方,用略显潦草却力道十足的字写着:《关于设立“大秦皇家学院”暨完善观书楼功能之构想》。

虽然昨夜已通过心声对她的想法有了大致了解,但此刻看到这系统化、条理化的文字呈现在眼前,嬴政还是不由得被吸引了进去。他拿起最上面几页,仔细翻阅起来。

顾念一耐心地站在下方,心中既是期待又有些忐忑,像极了等待导师审核毕业论文的学生。她看着嬴政沉静阅读的侧脸,不时抿抿嘴,捏捏手指。

时间一点点过去,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轻微声响。

嬴政看得颇为仔细,不时微微颔首,又或蹙眉,显然计划书中的内容,即便对他而言,也充满了冲击和新奇。

估摸着嬴政看得差不多了,顾念一深吸一口气,开口道:“陛下,臣之浅见,旨在汇聚百家智慧,系统性培育专才。”

嬴政从计划书中抬起头,目光看向她,示意她继续。

“陛下,观书楼宏伟大气,然若无足够典籍填充,无异于宝山空置。而天下典籍、学问,大多散于诸子百家之手。儒家仁政教化,道家玄理自然,墨家巧技逻辑,法家刑名律法,农家稼穑之术,兵家韬略战阵,医家岐黄之道……皆有其独到价值。”

顾念一开始她的“路演”,声音逐渐变得清晰。

“臣设想,可仿效……嗯,仿效古之稷下学宫遗风,但更为规范、系统。”她巧妙地找了个类比,“设立‘大秦皇家学院’。此学院,并非仅仅汇聚学者空谈辩论,而是要将各家学问,分门别类,设立不同的‘学院’。”

她开始借用现代大学的结构进行介绍,但努力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

“比如,可设‘文学院’,主要研习儒家经典、诸子文章、史书编纂,旨在培养明理、善文、知史的治国之才;设‘法学院’,深研律法条文、刑名之术,由李相这等大家主导,培养精通律法的法官、法吏。”

“也可设‘农学院’,系统的整理农家学说,研究稼穑之术、水利工程、新作物推广,由张禾等农官及寻访来的农家学者主持,专司培养农事专家;设‘工学院’,汇聚墨家传人及巧匠,研究器械制造、建筑工艺、乃至格物致知之理;设‘医学院’,整理医家典籍,研究病理药理,培养医师,造福万民;至于讲武堂……”

她顿了顿,“臣以为,可将讲武堂并入学院,更名为‘军学院’,由蒙恬上将军等宿将及兵家学者,系统传授兵法谋略、战阵演练,培养职业武将。”

嬴政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这构想,确实宏大,将原本松散、甚至互有攻讦的百家学派,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内,使其各尽其用。

顾念一越说越兴奋:“陛下,如此一来,观书楼便有了源源不断的书籍来源!各学院可负责编撰、整理本学派的经典与最新研究成果,藏于观书楼。而学院本身,则成为培育人才之摇篮!”

她抛出了最关键的核心:“学子入学,可根据其兴趣、天赋,选择进入不同学院,专精一门学问。待其学业有成,朝廷便可设立相应的……嗯,‘毕业考核’!”她差点说出“考试”这个词。

“通过考核者,证明其已具备相应学识与能力。届时,朝廷便可依据其考核成绩与专长,量才录用,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发光发亮!”

“比如,法学院优等生,可派往各地担任法吏;农学院佼佼者,可派往各郡县指导农事;工学院出色者,可入将作监或少府,钻研技术……这好比……好比朝廷开科取士,但取的不仅是文章诗赋之才,更是各类实用之专才!如此,我大秦何愁人才不济?各类事业何愁无人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