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血火破围,生死竞速
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十月十五日拂晓,高安城的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周明远的突围命令已通过电台传遍各部队。此时的城墙多处坍塌,东门的缺口已能容三辆卡车并行,日军的炮火虽暂时停歇,但远处的枪声仍密集如鼓,预示着新一轮进攻即将到来。
“汉斯!” 周明远站在城中心广场的临时指挥点,手里攥着被血水浸透的地图,“装甲营为先锋,集中剩余 12 辆巴顿坦克,从西门撕开缺口!用穿甲弹优先摧毁日军的反坦克炮阵地,务必打开一条宽五十米的通道!”
汉斯的回答透过电台传来,带着坦克引擎的轰鸣声:“放心吧师座!保证让鬼子的防线开个大窟窿!”
五分钟后,西门方向传来震天炮响。巴顿坦克的 90 毫米主炮接连怒吼,穿甲弹如利剑般刺破晨雾,精准命中日军的反坦克炮阵地。一门九四式 37 毫米反坦克炮刚要开火,就被炮弹掀飞,炮组成员的尸体与零件散落一地。坦克群排成楔形攻势,履带碾过日军的战壕,将试图阻拦的步兵压成肉泥,在阵地上撕开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补充旅跟紧坦克!” 高福拄着步枪站在队伍最前,左腿的伤口仍在渗血,他却浑然不觉,“伤员优先通过,轻伤员扶着重伤员,谁都不能落下!”
补充旅的士兵们互相搀扶着冲出西门,不少人刚跑出城墙,就被日军的冷枪击中。一名年轻士兵中弹倒下,怀里还抱着给百姓抢运出来的药箱,他挣扎着伸出手,将药箱推给战友,嘴里喃喃着 “守住……”,头便歪向一边。高福红着眼眶,弯腰将士兵的尸体挪到路边,咬着牙嘶吼:“加快速度!别让弟兄们白死!”
周卫国的特务营则在城内向后突围,负责阻击追击的日军。他们在街道两侧的民房里架设重机枪,在路口埋设地雷,每撤退五十米就留下一个战斗小组断后。一名机枪手抱着马克沁重机枪,对着涌来的日军疯狂扫射,子弹打完后,他抓起身边的集束手榴弹,拉燃引线后冲进敌群,爆炸声中,血肉与砖石一同飞溅。
“撤!” 周卫国拖着伤臂,带领最后几名士兵撤出城区。此时,日军的坦克已冲进北门,炮弹在身后的街道上炸开,气浪将他掀飞,他重重摔在地上,嘴里咳出鲜血,却仍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
上午九时,突围部队终于在城郊五里铺与第 74 军 51 师会合。51 师师长李天霞亲自带着卫队迎接,看到 11 师残部满身血污、疲惫不堪的模样,不禁感慨:“周师长,你们能从五万日军的包围圈里冲出来,真是奇迹!”
周明远刚要回话,就听见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 三架日军九六式轰炸机正朝着突围部队俯冲而来。“防空警报!” 安德烈嘶吼着,高射炮群立刻开火,弹幕在天空织成一张密集的网。一架轰炸机被炮弹击中,冒着黑烟坠向地面,另外两架见势不妙,匆忙投下炸弹后逃窜。
炸弹落在队伍旁的空地上,气浪掀起的泥土盖了士兵们一身。周明远拍掉身上的尘土,看着身边伤亡过半的队伍,心中一阵刺痛:“李师长,麻烦你派些人,帮我们收容伤员,掩埋牺牲的弟兄。”
第二节 险地周旋,昼夜转移
十月十六日清晨,11 师的转移队伍踏上前往长沙的路途。此时的队伍仅剩六千余人,不少士兵还带着伤,只能拄着步枪艰难前行。周明远与士兵们同吃同住,白天带头探路,晚上则在篝火旁研究地图,制定次日的行军路线。
转移途中危机四伏。日军的侦察机频繁在头顶盘旋,一旦发现队伍踪迹,就会引来轰炸机的轰炸与地面部队的追击。为避开日军的封锁线,队伍只能选择走崎岖的山路,白天隐蔽在山林中休息,晚上借着夜色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