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星光偏要吻烟台 > 第122章 材料的困境与冰山的援手

第122章 材料的困境与冰山的援手(1 / 2)

示范间的设计概念得到了批准,但将其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材料。

林微光构想中的“智能核心”和动态调节表皮,需要一种能够高效传导、甚至放大特定频率微能量场,同时本身物理性质稳定、可塑性强、且能满足建筑安全与环保标准的复合材料。她查阅了陆氏集团所有的材料库,咨询了多家顶级材料供应商,得到的反馈要么是“理论可行,但无现成产品”,要么是“定制研发周期至少十二个月,成本无法估量”。

三个月?连合格的材料都拿不到。

压力再次如同实质般压在肩头。团队刚刚因路演成功而提振的士气,在面对这个具体而残酷的难题时,又开始滑向低谷。负责与供应商对接的工程师几乎磨破了嘴皮,换来的也只是礼貌而无奈的拒绝。

“林工,现有的商用材料,对场的衰减率太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百分之一。”工程师疲惫地汇报,“几家实验室表示愿意尝试,但……时间上绝对来不及。”

林微光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屏幕上那精美的示范间三维模型,感觉它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因为没有合适的地基而摇摇欲坠。她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退而求其次,牺牲一部分性能,采用折中方案。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她强行按了下去。折中?在苏氏“生命茧房”即将亮相的关头,一个性能打折的“普罗米修斯”示范间,无异于自毁长城。陆时砚要的是“感受”,是“锚点”,一个平庸的展示根本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她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再次调出L8权限资料库,试图从那些被封存或边缘化的研究报告中寻找灵感。她检索着“场传导材料”、“自适应复合材料”、“能量拓扑结构”等关键词,在浩如烟海的失败或激进的档案中艰难地筛选。

一天,两天……时间在焦虑和专注中流逝。她几乎不眠不休,眼睛里布满血丝,嘴唇因缺水而干裂。周景明送来的餐点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

就在她几乎要绝望,准备向陆时砚汇报无法按时完成材料选型时,她在数据库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份标记为【项目终止 - 理论验证未通过】的档案。标题是:《基于特定晶格结构的微波段能量局域化与引导研究》。

微波段?这与“普罗米修斯”所需的微能量场波段并不完全吻合。但吸引她的是“特定晶格结构”和“能量引导”这两个词。她点开档案,里面是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有限的实验数据。研究结论是,该结构在目标波段未能实现能量局域化,项目被终止。

然而,林微光却盯着那些关于晶格结构的参数和能量传导的模拟数据,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这个结构……虽然在其原定目标波段失败了,但其物理特性,似乎异常契合“普罗米修斯”所需场频的参数!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脑海中形成——这个被判定为“失败”的结构,或许正是她苦苦寻找的答案!只是它的价值,需要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才能被重新发现!

她立刻将这份档案的关键数据提取出来,结合“普罗米修斯”的场参数,进行反向推导和模拟。结果显示,理论上的能量传导效率远超现有任何材料!

希望重新燃起!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难题:如何将这种只存在于理论和少量实验中的晶格结构,大规模、稳定地制备成建筑材料?这涉及到极其尖端的纳米级制造工艺。

以她目前的权限和资源,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

在截止日的最后关头,林微光带着整理好的所有资料——包括那份“失败”的档案、她的理论推导、模拟结果以及目前无法解决的制造难题——敲响了陆时砚顶层办公室的门。

她必须向他坦白困境,并寻求最后的、或许也是唯一的可能。

陆时砚坐在办公桌后,听她言简意赅地汇报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接过她递过来的平板,快速翻阅着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