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破晓之光(2 / 2)

他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林微光的名字,也没有提及任何论坛风波。他只是用最专业的语言,最冰冷的数据,将她的创作思路、她的艺术考量、她为追求极致所付出的努力,一层层、毫无保留地解剖在所有人面前。

那些被“分析帖”暗示为“资源倾斜”、“镀金”的成果,在他精准到近乎严酷的解读下,变成了无可辩驳的专业实力证明。

教室里鸦雀无声。先前那些带着揣测的目光,渐渐被震撼、恍然乃至钦佩所取代。在这里,在建筑学院最引以为傲的学术殿堂,实力,是唯一的通行证。

陆时砚最后总结,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

“‘明泽溯源’项目,旨在还原历史,更在于启迪未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核心结构,还是背景场景,都经过严格筛选与极致打磨。我们选择的,从来不是噱头,而是真正能与建筑对话、能承载明泽精神的——专业能力。”

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许多人涌上讲台想要与他交流,陆时砚却只是微微颔首,在周景明的协助下,迅速离开了教室。

林微光坐在角落里,掌心因为用力鼓掌而微微发红,眼眶发热。她看着他离开的方向,那个冷硬的背影此刻在她眼中,仿佛披着破晓的光芒。

他什么也没说,却又说了一切。他用他的方式,在最高规格的公开场合,为她正了名,将她从污浊的舆论泥沼中,一把拉回了专业的坚实高地。

“我的天……”米小葵激动地抓住她的胳膊,语无伦次,“陆神他……他这是公开给你站台啊!用整个建筑学院的学术声望!”

赵萌萌也兴奋得直点头:“这下看谁还敢乱说!”

一直沉默的许静,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刚刚截取的一段论坛实时评论风向数据流,平静地陈述:“舆论拐点已出现。质疑声量下降67%,正向及中性讨论比例显着上升。”

林微光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她知道,危机并未完全解除,苏晚晴不会就此罢手。但这一刻,陆时砚给予她的,不仅仅是一次解围,更是一种信念——专注于你的战场,用绝对的实力,让所有噪音失去意义。

然而,她并不知道,在讲座结束后不久,建筑系顶层创新实验室内,陆时砚正面对着一通来自海外的越洋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而略带威严的男声:“时砚,你母亲看到了你讲座的新闻稿。她对你在公开场合,为一个背景存疑的艺术生如此背书,表示关切。”

陆时砚站在窗前,看着楼下散去的人群,眼神没有任何波动。

“她的能力,配得上我的评价。”他的回答简洁至极。

“能力是一回事,牵扯是另一回事。”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陆家的声誉,不容任何不必要的风险。你母亲希望你能处理好。另外,关于‘光之博物馆’的初步构想,董事会需要更详细的方案,尤其是……合作艺术家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陆时砚的指尖在冰冷的窗玻璃上轻轻叩击了一下,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声响。

“我知道了。”他挂断电话,深邃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空间的阻隔,落在某个正在收拾画稿的女孩身上。

破晓已至,但更漫长的白昼,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