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处跑来“挖角”的事情,给李梦瑶敲响了警钟——她的人才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后宫对“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了!
研习处一期的那十几个学员,如今个个都成了香饽饽,被各自部门当成宝贝疙瘩,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带徒弟了。可光是尚宫局、司苑司、御膳房这几个地方的改革需求,就已经让这点人手捉襟见肘,更别提还有内库、司制房等其他地方眼巴巴地望着。
李梦瑶感觉自己像个刚开了个小作坊就接到大量订单的老板,产能严重不足!
这不行,必须扩大规模!
她连夜起草了一份《关于扩大宫务研习处培训规模的请示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后宫对新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研习处一期学员带来的积极变化。报告中,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1. 扩大招生:面向六宫二十四司,招收第二批学员,名额扩大到三十人。
2. 分级培训:设立“基础班”和“提高班”,针对不同基础的宫人进行差异化教学。
3. 引入“实习”机制:学员结业后,需回到原部门“实习”一段时间,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由研习处跟踪评估效果。
4. 建立“人才库”:对优秀学员进行备案,根据各司处需求,在皇帝允许下进行适当调配。
写到最后,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个“创收”的念头加了进去,不过换了个更委婉的说法:“……若各司处确有急需,或可考虑由需求部门承担部分培训耗材费用,以示重视,亦可使资源分配更为合理。”
写完报告,她检查了一遍,感觉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应该能说服老板……吧?
第二天,她让素心将报告送去了御书房。等待批复的时间里,她有点坐立不安。扩招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场地、师资(虽然目前主要就她一个)、教材,皇帝会同意吗?还有那个“收费”的提议,会不会显得她太……斤斤计较了?
让她没想到的是,下午安公公就带着批复回来了。效率高得惊人!
她接过报告,迫不及待地翻开。只见在“扩大招生”、“分级培训”、“实习机制”、“人才库”这几条后面,皇帝都朱批了一个清晰的“准”字。
而在关于“承担部分培训耗材费用”那条旁边,朱批的内容让她差点笑出声:
“可。然内帑尚足,无需与各司计较锱铢。所需一应物什,径向内务府支取即可。”
意思是:可以这么想,但朕的私房钱还够,不用跟
李梦瑶仿佛能看到皇帝批阅时,那副“朕不差钱,你放手去干”的土豪模样。得,创收计划还没开始就夭折了,不过……这种被老板无限量供应资源的感觉,好像也不赖?
“皇上还让奴才传句话,”安公公笑眯眯地补充,“皇上说,娘娘眼光长远,此议甚好。让娘娘放手施为,若有那倚老卖老、阻挠人才选拔的,朕替娘娘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