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口音?”
李梦瑶重复着这四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骨缝里钻出来。江南织造、柳昭仪、后宫争宠……这些尚且在她的“风险评估模型”可预估范围内。但漠北?那是遥远的边关,是烽火连天之地,是朝堂军政大事的核心!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她一个后宫才人所能触及和理解的范畴。
一个小小的寿宴灯盏,怎么会牵扯到漠北?
福顺带来的那个侥幸逃脱的伙计,此刻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消息一旦走漏,灭口之祸顷刻即至。
“人在哪里?”李梦瑶压低声音,语气急促。
“奴才……奴才不敢带进宫,花了些银子,让他在西市一家不起眼的脚店里躲着,派了咱们刚搭上的一个小乞儿看着。”福顺声音发颤,但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做得好!”李梦瑶立刻肯定,“此事绝不能再让第四个人知道!”她看向福顺和锦绣,眼神前所未有的严厉,“你们要记住,我们从未听过什么漠北口音,皇商遇袭就是普通的山匪劫道,明白吗?”
两人用力点头,脸色煞白。
李梦瑶脑中飞速权衡。这个线索太要命,握在手里是催命符,但若利用得好,或许能成为关键的筹码,或者……交给能处理它的人。
交给谁?皇帝?她不确定皇帝身边是否干净,安公公虽然多次示好,但涉及漠北军务,她不敢赌。而且,由她一个小小才人揭发如此重大的边关疑云,太过骇人听闻,可信度低,反而容易引火烧身。
皇后?态度不明。
柳昭仪及其背后势力?绝无可能。
那么,只剩下一个选择——德妃。
德妃出身将门,父兄皆在军中颇有威望,家族势力与边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线索交给她,既符合其身份和利益(维护边境稳定、打击潜在敌人),也能借助其力量保护自己和那个关键人证。更重要的是,德妃有将此事“合理化”上达天庭的渠道和能力。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目前唯一看似可行的路。
她立刻让锦绣找出上次德妃赏赐伤药的那个锦盒,将写有“黑风林、漠北口音、幸存伙计藏身地点”的细小纸条,小心地塞进锦盒的夹层里。然后,她换上一副惊魂未定的表情,对锦绣说:
“走,随我去德妃娘娘宫中请安。就说……就说我因皇商遇袭之事,心中惶恐不安,唯恐耽误太后寿宴,特来向娘娘请教,寻求些许安慰。”
她要借着“请教”、“求安慰”的由头,将这枚炸弹,送到德妃手中。
德妃对于李梦瑶的再次到来,似乎并不意外。她屏退了左右,只留下贴身女官。
“李才人脸色不佳,可是为了寿宴之事忧心?”德妃语气平和,但目光如炬。
李梦瑶扑通一声跪下,这次不是做戏,是真的感到后怕与压力:“娘娘明鉴,臣妾……臣妾确实惶恐至极。皇商遇袭,灯盏尽毁,臣妾生怕因此获罪,更怕……怕此事背后,另有隐情,非臣妾所能揣度。”她说着,双手微微颤抖地捧上那个锦盒,“臣妾别无长物,唯有娘娘昔日所赐良药,伴臣妾度过惶恐,今日特来……特来谢恩,也求娘娘……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