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指着模板边缘:“周经理,你看这个斜口角度,图纸要求75度,实际量出来73度多点,差了点。还有这个企边深度,要求3公分,这里只有2.7左右。”他的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判断。经过几个月的锤炼,他身上那份木匠的朴实犹在,但更多了一种技术主管的沉稳和权威。
刘大奎在一旁搓着手:“周经理,王主管,这点误差…影响不大吧?再做企边太费工了,工期……”
“误差就是误差。”周志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压力,他转向身边的弟弟,“志强,图纸拿出来。”
周志强连忙从背包里抽出卷好的图纸,快速找到对应的节点详图展开。
周志远指着图纸上清晰的标注:“角度75度,企边深度30,白纸黑字。”他抬眼,目光锐利地看向刘大奎,又扫过旁边几个竖着耳朵听的工人,“差一度,差三毫米,今天这里松一点,明天那里放一点,最后盖起来的房子是什么?是危楼!是拿人命开玩笑!拆!按图纸要求,重做!企业深度不够的,全部返工!王主管,”他看向王建军,“你盯着,尺寸差一丝都不行!谁再敢马虎,立刻清退!”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锤砸下,带着凛冽的寒意和不容置疑的决断。整个加工区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机器低沉的嗡鸣。刘大奎脸色发白,再不敢吭声。工人们也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看向王建军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周经理的强硬和王主管的精准,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两把尺子。
周志强站在哥哥身边,感受着这股扑面而来的、混合着混凝土粉尘和钢铁意志的强大气场,心跳加速。他看着哥哥冷峻的侧脸,看着王建军沉静却蕴含力量的眼神,看着工人们瞬间绷紧的神经,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到“责任”二字的千钧之重。这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关乎安全与质量的实战。
“明白了,周经理。”王建军沉稳地点头,眼神示意刘大奎等人,“拆!”
周志远这才把目光转向弟弟,眼神依旧锐利,却多了一份托付:“志强,跟着王主管,从模板支设开始学。图纸是死的,现场是活的。把眼睛给我睁大,把脑子给我转起来!我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是能钉在工地上、把房子给我立起来的顶梁柱!”他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那力道让周志强微微一晃,“从今天起,你吃住都在工地项目部!什么时候把这里面的道道摸透了,什么时候再想着回家!”
周志强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水泥、钢铁和汗水的气息,这气息陌生而沉重,却奇异地点燃了他胸中的火焰。他看着眼前繁忙而粗粝的工地,看着哥哥和王建军坚毅的身影,重重地点头:“哥,你放心!”
他不再犹豫,立刻把背包甩到肩上,几步走到王建军身边,掏出笔记本和笔,眼神专注:“王主管,这个斜口角度具体怎么控制才能精准?还有企边,用什么工具加工效率最高又能保证深度?”他的问题直接而具体,带着求知的迫切。
王建军看着这个眼神明亮、充满干劲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几个月前的自己。他沉静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蹲下身,拿起一块废模板边角料和工具:“来,你看这里……” 他开始了最朴实的现场教学。周志强立刻蹲在他旁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来自实践的第一手知识。
周志远看着弟弟迅速进入状态的背影,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丝。他抬头望向那已初具规模、在晨光中巍然耸立的混凝土框架,眼神深邃。这片土地,正在浇筑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更是他周家的未来,而此刻,一块新的基石,已经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