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152章 西夏独立:李德明建立西夏国

第152章 西夏独立:李德明建立西夏国(1 / 2)

宋真宗天圣九年(1031年)秋,西北灵州的风沙比往年更烈,卷着戈壁的碎石,狠狠砸在宋军的夯土城墙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城头上,年过六旬的赵勇身披重铠,手按腰间弯刀,目光死死盯着远处党项骑兵的身影——那是李德明派来的侦察队,连日来在灵州周边游荡,时而袭扰粮道,时而试探城防,像一群伺机而动的狼。他身旁的赵承,一身轻装劲甲,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西北边防图》,图上“兴州”(今宁夏银川)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个圈,旁边是赵烈晚年批注的“党项必争之地,需早做防备”。

“父亲,这已经是李德明本月第三次派骑兵来扰了。”赵承指着远处尘烟,声音压得极低,“斥候回报,兴州方向最近调动频繁,党项人在城外筑了新的宫室,还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怕是要图谋不轨。”

赵勇接过边防图,指尖在“灵州—兴州”的驿道上划过,粗糙的茧子蹭过图上的墨迹。他想起二十年前,随赵烈在环州与李继迁作战的场景——那时党项还只是松散部落,如今在李德明手里,竟已成了能与大宋抗衡的势力。“李德明这小子,比他爹李继迁还能忍。”赵勇冷笑一声,“当年他接受陛下册封的‘定难军节度使’,装作归顺,暗地里却吞并周边部落,如今羽翼丰满,怕是要反了。”

正说着,城门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杨宗保带着三名杨家将亲兵疾驰而来,铠甲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赵伯父!赵大哥!”他翻身下马,顾不得擦汗,从怀里掏出一封蜡丸信,“家祖父(杨延昭)从高阳关送来的急报,契丹最近派使者去了兴州,与李德明密谈!信里说,契丹答应帮李德明牵制大宋河北兵力,条件是党项向契丹称臣,共同夹击大宋!”

赵承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果然是勾结!曾祖父在《五代秘史》里写‘五代之乱,多因藩镇联胡’,李德明这是要学石敬瑭,引契丹来犯!”

赵勇拆开蜡丸,展开信纸,杨延昭的字迹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满是焦急:“灵州乃西北门户,若李德明反,需严防其与契丹夹击。老夫已奏请枢密院,调高阳关五千骑兵驰援,然路途遥远,恐难及时赶到。望赵兄坚守灵州,待援军至,再图反击。”

“坚守?”赵勇将信递给赵承,目光扫过城头的士兵——他们多是西北本地人,有的家人在党项控制区,脸上满是忧虑,“如今灵州守军不足八千,粮草只够支撑三个月,李德明若真来攻,怕是难守。”他顿了顿,突然想起赵烈教的“空城计”变种,“承儿,你还记得你曾祖父在《武经总要》里写的‘虚张声势’之法吗?咱们可以在城外设假营,多插旗帜,再把火药箭的引线点燃,让党项人以为咱们有重兵埋伏。”

赵承眼睛一亮:“孙儿记得!曾祖父说,五代时郭威在邺都,就是用这法子吓退了后汉追兵!孙儿这就去安排,让工匠们连夜赶制假人、假旗帜,再把火药箭的引线剪成不同长度,营造出‘伏兵四起’的假象。”

杨宗保也补充道:“晚辈也留下帮忙!家祖父教过‘斥候游击’之法,晚辈可以带亲兵去袭扰党项的粮道,拖延他们的进攻时间,为援军争取机会。”

三人正商议着,灵州知州张大人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来自兴州的文书,脸色苍白:“赵将军,不好了!李德明……李德明在兴州称帝了!国号‘大夏’,改元‘显道’,还派人送来‘招降书’,说若灵州守军投降,可保全城百姓性命,否则……否则城破后屠城!”

“称帝?!”赵勇猛地夺过文书,只见上面“大夏皇帝李德明”的字样刺得人眼睛生疼,后面还列着西夏的官制——仿大宋设“中书省”“枢密院”,甚至还建了“翰林院”,显然是早有预谋。“好个李德明!竟敢公然称帝,背叛大宋!”赵勇将文书狠狠摔在地上,声音震得城砖发颤,“当年陛下念他归顺,赐他金帛、粮种,他却恩将仇报,这和五代时的叛将有何区别!”

城头上的士兵听到“李德明称帝”,顿时骚动起来。一个来自银州的士兵忍不住喊道:“将军,俺家就在银州,要是李德明打过来,俺爹娘咋办啊?”另一个士兵也附和:“咱们粮草不够,援军又远,要不……要不就降了吧?”

“降?”赵承大步走到士兵面前,拔出腰间铁胎弓,指着远处党项的侦察队,“你们忘了五代时契丹‘打草谷’的惨状?忘了燕云遗民被契丹当‘贱户’的日子?李德明引契丹来犯,若咱们降了,灵州百姓就会变成第二个燕云遗民,男的被抓去当兵,女的被抢去为奴,这就是你们想要的?”

他举起赵烈的《武经总要》残卷,声音铿锵有力:“这是俺曾祖父赵烈留下的书,他亲历五代战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就是为了让咱们不再受异族欺负!他说‘守土就是守家’,灵州要是丢了,你们的爹娘、妻儿,都会死在党项人的刀下!”

士兵们沉默了,有的低下头,有的攥紧了手里的长枪。那个银州士兵突然跪倒在地,对着赵承磕了个头:“小将军说得对!俺不降!俺要跟着将军守灵州,就算死,也要保护爹娘!”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城头上的士气渐渐恢复。

赵勇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赵承越来越像赵烈了,不仅懂兵法,更懂如何凝聚人心。他走上前,拍了拍赵承的肩膀:“好样的!咱们赵家的子孙,就该有这份骨气。现在,所有人各司其职:承儿带工匠造假营、备火药箭;宗保带亲兵袭扰粮道;张大人组织百姓加固城墙、囤积水源;我来调兵布防,按你曾祖父的‘三层防御法’,在城外挖壕沟、设鹿角,就算李德明来攻,也要让他付出代价!”

接下来的十日,灵州城内一片忙碌。工匠们用稻草扎成假人,穿上旧铠甲,插在城外的假营里;士兵们在城壕里灌满水,壕沟外布满削尖的木桩;百姓们背着沙袋,将城墙加高了三尺,连老人和孩子都来帮忙搬运石头。杨宗保带着亲兵,夜袭了党项的三个粮道,烧了数百石粮食,还俘虏了十余名党项士兵,从他们口中得知,李德明已集结五万大军,不日将进攻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