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走到饼店前,穆罕默德热情地递来一块烤饼:“老丈,尝尝俺的波斯饼!用的是西域的芝麻和东京的面粉,好吃得很!”赵烈接过饼,咬了一口,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芝麻香。他想起后唐同光年间,在洛阳见到的蕃商——那时的蕃商多是偷偷摸摸做生意,怕被士兵劫掠,如今却能光明正大地开店,与汉人通婚,这就是和平带来的改变。
午后,赵烈来到东京的“瓦子”(娱乐场所)。这里是东京最热闹的地方,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还有卖小吃、玩具的,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一个说书先生正讲着“高平之战”的故事,台下的听众听得入迷,时不时发出阵阵喝彩。
“先生,您讲的高平之战,可比老夫亲历的还精彩!”赵烈笑着走上前。说书先生见他气度不凡,赶紧起身:“老丈也懂高平之战?那您给大伙说说,周世宗陛下是不是真的亲自冲锋陷阵?”
“是!”赵烈点点头,坐在台下的凳子上,“老夫当年就在柴荣陛下身边,亲眼见他率亲兵冲锋,斩杀北汉将领,那才叫威风!不过啊,你漏了一段——当时赵勇(赵烈之子)率背嵬军破阵,用的是《武经总要》里的‘方阵战术’,才挡住了北汉的骑兵。”
听众们顿时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提问,赵烈耐心地一一解答,从高平之战讲到雍熙北伐,从杨业的忠勇讲到澶渊之盟,听得众人唏嘘不已。一个年轻书生感慨道:“原来五代这么苦!还是现在好,能安安稳稳地读书、听书,不用怕战火。”
赵烈看着书生年轻的脸庞,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河东军的苦难,心里满是欣慰:“是啊,你们生在和平年代,是福气。但也别忘了,这和平是用无数将士的血换来的,是用澶渊之盟的妥协换来的,要好好珍惜。”
傍晚时分,赵烈来到东京的“夜市”。此时的朱雀大街上挂满了灯笼,像一条火龙,照亮了整个街道。夜市上的小吃种类繁多,有东京的“糖蒸酥酪”、江南的“桂花糕”、蜀地的“麻辣羊杂”,香气扑鼻。赵烈买了一块桂花糕,尝了一口,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比五代时的粗米糕好吃百倍。
“赵公,前面就是当年您主持扩建的开封外城城门,要不要去看看?”王二柱指着远处的城楼。赵烈点点头,与他一同前往。城门比后周时更高大,城门上的“新曹门”三个字,是当年周世宗柴荣亲笔题写,如今依旧清晰。城门旁的石碑上,刻着外城扩建的经过,其中提到“赵烈主持工程,应用《武经总要》知识,改进排水系统”,让赵烈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当年扩建外城时,陛下说‘今日之劳,是为后世之安’,如今看来,陛下的话应验了。”赵烈抚摸着石碑,声音带着感慨,“五代时,开封城屡遭战火,城墙残破,百姓流离;如今,城墙坚固,市井繁华,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陛下想要的‘后世之安’啊。”
离开城门时,夜色已深。赵烈坐在王二柱的马车上,望着窗外的灯火,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后唐李存勖的伶人乱政,想起后晋石敬瑭的割地之辱,想起后汉刘承佑的苛政,想起柴荣的壮志未酬,再看看眼前的东京繁华,突然觉得,大宋虽有“重文轻武”的隐患,虽未收复燕云,却也实现了五代帝王从未实现的和平与繁荣。
回到住处后,赵烈挑灯夜战,将今日的见闻详细记录在《五代秘史·宋初篇》中,写下一段长长的批注:“宋真宗景德二年,东京开封,汴河漕运如梭,朱雀大街繁华,瓦子夜市喧嚣,汉蕃商贾往来,此乃世界第一大城市之气象。其繁华非偶然,乃宋初数十年积累之功——周世宗扩建城池、整顿吏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稳定政局,宋太宗完善制度、发展经济,宋真宗澶渊之盟换和平,代代相承,方有今日之盛。对比五代:后梁之汴梁,战火频繁;后唐之洛阳,伶人乱政;后晋之开封,契丹劫掠;后汉之晋阳,苛政猛于虎;后周之汴梁,虽有起色,却未及今日之万一。东京之繁华,实为五代乱世之反衬,为大宋治世之证明——和平能兴市,安定能富民,此乃千古不变之理。然繁华之下,亦需警惕:勿学后唐李存勖之奢靡,勿学后蜀孟昶之安逸,需以自强为基,方能长久。”
批注写完,赵烈将手稿与今日收集的蜀锦样本、波斯饼的食谱放在一起。窗外的灯火渐渐稀疏,东京的夜已深,却仍有零星的丝竹之声传来,那是和平年代特有的安宁。他想起白天在瓦子听到的说书声,想起朱雀大街上孩童的笑声,想起契丹商人与汉人伙计讨价还价的场景,突然觉得,自己这一生,从五代的战火中走来,能见证这样的繁华,能记录这样的和平,已是无憾。
次日清晨,赵烈准备返回洛阳。王宗义、穆罕默德、说书先生等人为他送行,王宗义还送了一匹“芙蓉纹”蜀锦,穆罕默德送了一袋西域的芝麻,说书先生则送了他一本自己编写的《五代英雄传》。“赵公,您一定要常来东京!”王宗义握着他的手,“下次来,小侄带您去看新修的‘金明池’,比后周时的还漂亮!”
赵烈点点头,登上马车。车轮滚动,东京的繁华渐渐远去,他却知道,这座城市的故事,还会继续——它会在和平中继续繁荣,会在自强中继续成长,会成为五代乱世后,大宋留给世界最耀眼的明珠。而他记录的这些故事,也会成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珍贵资料,让他们知道,五代的苦难有多深重,大宋的和平有多珍贵,东京的繁华有多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