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79章 斧声烛影:见证宋太祖驾崩,疑云重重

第79章 斧声烛影:见证宋太祖驾崩,疑云重重(1 / 2)

开宝九年(976年)冬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汴梁城的积雪没过脚踝,万岁殿的宫墙在夜色中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唯有殿内摇曳的烛火,透过窗棂洒出几缕昏黄的光,映在雪地上,泛着冷幽幽的亮。

赵烈裹紧厚重的皮袍,站在殿外的回廊下,靴底碾着积雪,发出细碎的“咯吱”声。半个时辰前,他被内侍紧急召入宫中,只说“太祖陛下病危,召您即刻觐见”。此刻他手里还攥着未整理完的《幽云防御图》手稿,墨迹未干,图上瀛州的位置被红笔圈了又圈——那是他与赵匡胤三日前约定的北伐先锋起点,如今却不知能否实现。

“赵将军,陛下让您进去。”内侍的声音带着颤抖,打断了他的思绪。赵烈抬头望去,殿门被缓缓推开,一股浓重的药味混杂着烛油味扑面而来,殿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满墙的《大宋疆域图》忽隐忽现。

赵匡胤躺在龙榻上,脸色比殿外的积雪还要苍白,原本挺拔的身躯蜷缩在锦被里,显得格外瘦弱。他看到赵烈进来,费力地抬了抬手,声音微弱得像风中残烛:“赵兄弟……你来了……坐……”

赵烈快步走到榻前,将《幽云防御图》放在榻边的矮案上,俯身道:“陛下,您身子不适,怎还召臣来?有什么事,等您痊愈了再说不迟。”

“痊愈……”赵匡胤苦笑一声,咳嗽了几声,嘴角溢出一丝血迹,“朕自己的身子……朕清楚……怕是等不到北伐那天了……”他指着矮案上的图,“这图……你收好……将来交给光义……告诉他……北伐要稳……要护百姓……别学朕……当年太急……”

赵烈的眼眶突然发热,他想起三日前在万安坊,赵匡胤拄着拐杖送他时的模样,那时虽显苍老,却还有几分精神,没想到短短三日,竟病成这样。“陛下,您会好起来的!等您好了,臣陪您去燕云,看幽州的百姓归乡,看瀛州的麦田丰收!”

“好……好啊……”赵匡胤闭上眼睛,似是在回味这场景,片刻后又睁开眼,眼神突然清明了几分,“传……传光义来……朕有话……要跟他说……”

内侍领命匆匆而去。殿内只剩下两人,烛火“噼啪”作响,偶尔有烛泪滴落在金砖上,凝结成冰冷的蜡块。赵匡胤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锦被上的龙纹,像是在回忆半生征战,又像是在担忧身后之事。赵烈站在一旁,不敢多言,只能静静陪着,心里却莫名地不安——这不安不是因为赵匡胤的病情,而是因为这深夜的召见,太过仓促,太过诡异。

约莫一炷香后,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光义穿着亲王蟒袍,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担忧”,眼神却在快速扫视殿内,最后落在赵烈身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皇兄,您感觉如何?臣刚接到消息,就立刻赶来了!”

“光义……”赵匡胤喘了口气,示意赵烈退到殿外,“你留下……朕有话……单独跟你说……”

赵烈躬身退到殿门处,刚要出去,却被赵匡胤叫住:“赵兄弟……你在殿外候着……别让任何人进来……”

他心里的不安更甚,却还是点头应下,走到回廊下。殿门缓缓关上,将两人的对话隔绝在里面,只偶尔有模糊的争执声传来,夹杂着赵匡胤的咳嗽和赵光义的辩解,具体内容却听不真切。

雪越下越大,落在回廊的栏杆上,堆积成薄薄的一层。赵烈望着殿内摇曳的烛影,那影子透过窗棂,映出两人的轮廓——赵匡胤似乎坐了起来,指着赵光义,像是在斥责;赵光义则俯身低头,不知在回应什么。突然,殿内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重物落地的声音,紧接着是烛火剧烈晃动的光影,仿佛有人在殿内急促地走动。

“怎么回事?”赵烈心里一紧,伸手就要推门,却被身后的内侍拦住:“将军,陛下有旨,不让任何人进去!”

“让开!”赵烈一把推开内侍,刚要推门,殿门却突然从里面打开。赵光义站在门内,头发有些散乱,脸色潮红,眼神里带着一丝慌乱,见赵烈要进来,赶紧挡住:“皇兄刚睡下,赵将军,夜深了,你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陛下怎么样了?”赵烈盯着他的眼睛,“刚才殿内是什么声音?”

“没什么……”赵光义避开他的目光,语气生硬,“皇兄咳嗽时碰倒了矮案上的玉斧,没大碍。你先回去,朕在这里守着皇兄。”

玉斧?赵烈心里咯噔一下——那是赵匡胤平日放在案上的玉制斧柄,用来批阅奏折时压纸,分量极轻,怎会发出那样重的闷响?他还要追问,却见赵光义身后的宫女脸色惨白,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嘴唇颤抖,像是看到了什么恐怖的景象。

“赵将军!”赵光义提高声音,带着几分警告,“朕说皇兄要休息,你听不懂吗?再在此处纠缠,就是对皇兄不敬!”

赵烈看着赵光义的神色,又看了看殿内模糊的烛影,知道此刻再争执也无用。他躬身行礼,目光却扫过殿内——龙榻上的锦被似乎动了一下,却再没有传来赵匡胤的声音。“臣告退。陛下若有任何动静,还请陛下即刻派人通知臣。”

离开万岁殿时,雪已经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积雪上,亮得刺眼。赵烈走在宫道上,身后传来宫门关闭的沉重声响,像是在为某件大事画上句号。他摸了摸怀里赵匡胤三日前给的玉牌,那玉牌温润依旧,却让他心里一阵发凉——他有种预感,赵匡胤可能再也等不到北伐的那天了,而刚才殿内的一切,绝不像赵光义说的那样简单。

回到史馆时,陈三还在灯下等着他,见他回来,赶紧迎上来:“将军,您可算回来了!宫里刚才派人来,说……说太祖陛下……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