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76章 北汉灭亡:979年太原城破,五代十国终结

第76章 北汉灭亡:979年太原城破,五代十国终结(2 / 2)

“燕云……”赵烈喃喃自语,想起32年前,他在晋安寨目睹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时的屈辱,想起柴荣北伐连克三关却因病重班师的遗憾,想起幽州百姓在契丹统治下的苦难。如今中原一统,收复燕云,终于提上了日程。

杨业拍了拍他的肩膀:“赵兄,待你从汴梁回来,咱们一同北伐,定要将契丹赶出燕云,让幽州的百姓重归中原!”

“好!”赵烈重重点头,“我在汴梁等你消息,若有契丹异动,即刻传信给我。”

离开太原的前一日,赵烈特意去了城北的晋阳宫遗址——这里曾是后唐李嗣源登基的地方,也是他年轻时随李嗣源征战的旧地。断壁残垣间,还能看到当年的宫墙地基,荒草从砖缝中钻出,在春风中摇曳。他想起李嗣源的“均田新政”,想起柴荣的“北伐遗愿”,想起无数为统一战死的弟兄,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先帝(柴荣),您看到了吗?北汉灭了,中原一统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收复燕云了。”赵烈对着遗址躬身,将柴荣的“一统中原图”轻轻放在断墙上,“这张图,您画了半生,今日终于实现,臣定不辜负您的嘱托。”

第二日清晨,赵烈带着陈三和整理好的北汉史料,踏上回汴梁的路途。太原的百姓们自发地站在官道两旁,有的捧着刚烤好的胡饼,有的献上绣着“天下一统”的绢帕,眼里满是感激。“赵将军,您要常回来看看啊!”一个孩童对着马车大喊,声音清脆。

赵烈掀开马车帘,对着百姓们挥手:“大家放心,等收复了燕云,我一定回来,和你们一起喝太原的汾酒!”

马车行至汾河渡口时,赵烈回头望去,太原城的轮廓渐渐模糊,唯有城头的“宋”字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他打开《五代秘史》的手稿,在“北汉终章”的末尾写下:“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原城破,北汉亡,五代十国终。自朱温篡唐(907年)至今,凡五十四年,乱局始定,中原重归一统。然燕云未复,契丹仍在,一统之路,尚未终结。”

陈三看着他笔下的字迹,感叹道:“将军,咱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以后再也不用打仗了吧?”

赵烈摇摇头,指着北方的天空:“还没。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手里,幽州的百姓还在受苦,咱们还要北伐,还要收复失地。不过……”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这次不一样了,中原一统,百姓归心,咱们定能打赢契丹,完成先帝的遗愿。”

马车沿着汾河向东行驶,春风拂过车窗,带着泥土的清香。赵烈拿出《幽云防御图》,这是他多年来根据《武经总要》残卷和实地勘察绘制的,上面详细标注了燕云十六州的关隘、粮道、水源,甚至还有契丹守军的布防推测。他知道,这张图,将是大宋北伐契丹的关键,也是他对柴荣、对燕云百姓的承诺。

可他不知道,赵光义虽有北伐之心,却对契丹的实力预估不足,且急于求成;而契丹名将耶律休哥已在幽州集结重兵,还联合了西夏的李继迁,准备应对大宋的北伐。一场关乎燕云收复的大战,已在北方的草原上悄然酝酿,而他即将面临的,将是比平定北汉更艰难的挑战。

夕阳西下时,马车抵达汴梁城外。远远望去,东京城的轮廓宏伟壮观,朱雀门的飞檐高耸入云,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太平景象。赵烈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这正是他和无数弟兄毕生追求的“一统中原,百姓安稳”,如今终于实现,却也明白,守护这份安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他握紧手里的《幽云防御图》,又摸了摸怀里的《武经总要》残卷,心里暗暗发誓:“燕云的百姓,等着我;先帝(柴荣),等着我。我定会带着大宋的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让中原真正一统,让这太平日子,永远延续下去。”

汴梁的城门缓缓打开,迎接他的不仅是繁华的都市,还有即将到来的北伐筹备,以及一场关乎大宋国运的生死考验。而五代十国的终结,只是一个开始,收复燕云、守护中原的路,才刚刚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