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两样东西——一枚断裂的铁钱,一本厚厚的账册。“郑枢密使说断人活路,可百姓的活路谁来管?”他举起铁钱,声音传遍大殿,“这是汴梁老农的赈灾款,一捏就断,买不了布、换不了粮,这才是真的断活路!至于铜料走私,这本账册里记着,去年从沧州走私到契丹的铜料有两万斤,足够铸十万枚合格钱,契丹用这些铜铸了多少兵器,您知道吗?”
他又转向郓州刺史:“刺史说百姓不适应,可我派人去郓州查过,粮铺用劣质钱收粮,三石粮换一贯钱,百姓吃亏;若换成合格钱,一贯钱能买五石粮,他们只会感激朝廷,怎么会闹?”
柴荣拿起那枚铁钱,放在手里捏了捏,脸色沉了下来:“赵将军说得对!百姓苦劣质钱久矣,再不改革,民心就散了!郑枢密使,你担心的豪强和契丹,朕来解决——豪强若敢反抗,就按律严惩;契丹若敢以此为借口,朕就率军北伐,让他们知道大周不是好欺负的!”
有了柴荣的支持,钱币改革方案很快定了下来。赵烈被任命为“钱币改革使”,总领铜料管控和钱币重铸事宜;李谷协助他制定细则,从户部、工部抽调人手,组建铜冶司和重铸作坊。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查抄私铸窝点。赵烈带着五百禁军,先去了汴梁城外最大的私铸窝点——由豪强王元宝开设的“宝兴炉”。刚到炉场外,就闻到刺鼻的铅味,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漆黑如墨,门口的守卫看到禁军,拔腿就想跑,被陈三一把揪住。
“王元宝在哪?”赵烈走进炉场,看到几十个工匠围着熔炉,手里拿着模具,正往里面倒熔化的铅铁混合物,地上堆着刚铸好的劣质钱,边缘还在发烫。
王元宝从内院跑出来,穿着一身锦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故作镇定:“赵将军,不知下官哪里得罪您了,您带这么多兵来?”
“你私铸劣质钱,走私铜料,还敢问哪里得罪我?”赵烈指着地上的钱,“陛下有旨,严禁私铸,你这炉场,今日就封了!”
王元宝脸色一变,从怀里掏出一锭黄金:“将军,一点小意思,您通融一下,这炉场要是封了,我手下几百号人就没饭吃了!”
“收起你的黄金!”赵烈一脚踢飞黄金,“百姓拿着你铸的破钱买不到粮,你手下人有没有饭吃,关我何事?来人,把王元宝拿下,炉场查封,铜料和劣质钱全部运走!”
禁军士兵一拥而上,将王元宝绑起来,工匠们吓得纷纷跪地求饶。赵烈看着这些工匠,心里软了软:“你们若愿意去官府的重铸作坊干活,朝廷管饭给钱;若想回家,也给你们发路费,以后别再干私铸的勾当了。”
工匠们纷纷点头,有的甚至主动带路,去地窖里搬藏着的铜料——那是王元宝从契丹走私来的,足足有三千斤,用麻布包着,上面还印着契丹的狼头标记。
接下来的半个月,赵烈带着人查抄了汴梁周边所有私铸窝点,缴获铜料两万斤,劣质钱五十多万枚,严惩豪强和贪官二十余人。消息传到各州,百姓们纷纷主动上交劣质钱,有的甚至推着小车去县衙兑换新钱。
汴梁的重铸作坊也开了起来,工匠们按“铜六铅四”的比例熔铸新钱,赵烈亲自盯着成色,每铸出一批,就随机抽几枚检验,确保重量和成色都达标。新铸的“周元通宝”色泽金黄,边缘整齐,上面的“汴梁官铸”四字清晰有力,百姓们拿到新钱,纷纷欢呼雀跃,有的甚至当场用新钱买了布,掌柜的接过钱,反复摩挲,笑着说:“这才是正经钱!以后做生意,终于不用扛麻袋了!”
可改革刚有成效,麻烦就来了。沧州守将派人送来急报:契丹在边境增兵,借口“大周严查铜料走私,断了契丹的商路”,要大周开放边境,否则就率军南下;更糟的是,被查抄的豪强王元宝的儿子,偷偷跑到契丹,给耶律敌烈送了汴梁重铸作坊的分布图,想让契丹趁机偷袭,毁掉作坊。
“将军,这可怎么办?”陈三拿着急报,脸色凝重,“契丹增兵,沧州压力大;作坊要是被偷袭,新钱就没法铸了,改革就白费了!”
赵烈却没慌,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沧州和汴梁之间的要道:“契丹想南下,必经沧州;想偷袭作坊,得走衡水那条小路。我派张刚带三千背嵬军去沧州支援,加强边境防御;你带两千人守作坊,在周围挖壕沟、设拒马,再派斥候盯着衡水方向,只要契丹敢来,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他又拿起笔,给柴荣写了一封奏折,建议趁契丹增兵的机会,提前筹备北伐——新钱流通后,朝廷赋税能增收三成,军饷和粮草都有了着落,正好能借这个机会,收复被契丹占领的瀛莫二州,彻底解决边境威胁。
写完奏折,赵烈走到作坊外,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听着熔炉里铜水沸腾的声音,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钱币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北伐、统一,还有更多硬仗要打。可只要能让百姓用上合格的钱,能让大周的国力越来越强,再难的路,他也会走下去。
夕阳西下,作坊里传来一阵欢呼——第一批新铸的“周元通宝”终于完成,工匠们捧着钱,送到赵烈面前。赵烈拿起一枚新钱,放在手里掂量,重量正好四铢,成色金黄,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他知道,这枚钱不仅是货币,更是百姓对大周的信任,是统一中原的希望。
可他不知道,耶律敌烈已经接受了王元宝儿子的建议,派了五千骑兵,伪装成商队,正沿着衡水小路往汴梁赶来,目标就是毁掉重铸作坊;而南唐的李煜,也在得知大周钱币改革后,派人暗中联络后蜀,想联合抵制新钱,阻止大周的经济复苏。一场围绕钱币改革的危机,已在边境和南方同时酝酿,赵烈和他的大周,即将面临经济与军事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