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37章 契丹入汴:耶律德光灭后晋,实施“打草谷

第37章 契丹入汴:耶律德光灭后晋,实施“打草谷(2 / 2)

赵烈握紧手里的“护唐”剑,眼神锐利:“要劫,但不能硬拼。他们人多,我们只有几个人,得用巧劲。”他想起《武经总要》残卷里的“伏击之法”,指着官道旁的树林:“我们去树林里设伏,用石头和树干挡住马车,再用弓箭射他们的马,让他们乱起来,然后趁机救人、抢粮食。”

几人快速在树林里布置好陷阱,等契丹小队走近,赵烈大喊一声:“放箭!”箭矢像雨点般射向契丹兵的马,受惊的马嘶鸣着扬起前蹄,把契丹兵摔在地上。赵烈带着人冲出去,用弯刀斩杀慌乱的契丹兵,百姓们也鼓起勇气,有的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契丹兵,有的则去解开被绑的女子。

没一会儿,契丹小队就被击溃,只剩下几个侥幸逃脱的,往汴梁方向跑。百姓们围着抢回来的粮食,有的喜极而泣,有的则对着赵烈磕头:“将军,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赵烈却没高兴,他知道,这只是一支小队,契丹的“打草谷”大军还在中原各地抢掠,还有更多百姓在受苦。他让王小二把粮食分给百姓,自己则走到一辆马车旁,掀开帘子——里面是十几个年轻女子,有的脸上还带着泪痕,有的则吓得浑身发抖。

“姑娘们,你们安全了。”赵烈轻声说,“我们会带你们去跟家人汇合,或者去安全的地方。”

一个女子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将军,我们是汴梁人,契丹人进汴梁那天,杀了我们的家人,把我们抓起来,说是要献给可汗当奴隶……若不是您,我们早就死了。”

赵烈心里一沉,追问起汴梁的情况。女子说,耶律德光进汴梁后,不仅没安抚百姓,反而下令“打草谷”,让契丹兵在汴梁及周边州县抢掠,“城里的商铺被抢空了,百姓的房子被烧了,有的契丹兵甚至闯进皇宫,抢先帝(石敬瑭)的珍宝,还把后宫的妃子掳走……”

听到这里,赵烈的指甲深深嵌进掌心,鲜血滴在地上。他想起李嗣源在位时,汴梁的繁华景象,想起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日子,如今却被契丹人毁于一旦。他掏出怀里的麻纸和木炭笔,快速记录下女子所说的一切,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刻在他的心上。

当天晚上,赵烈带着残兵和百姓,转移到了一个废弃的驿站。驿站里的粮食不多,他让大家省着吃,自己则和安重荣、王小二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契丹人在中原‘打草谷’,百姓们怨声载道,正是我们招兵买马的好时机。”安重荣说,眼里满是希望,“我们可以联络各地的义军,一起反抗契丹,说不定能把他们赶出中原。”

赵烈点点头,却也有些担忧:“联络义军需要时间,而且契丹兵强马壮,我们现在兵力不足,粮草也不够,不能贸然行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先找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建立根据地,收拢更多百姓和义军,再慢慢发展实力。”

“那去哪里找这样的地方?”王小二问。

赵烈拿出从幽州带出的地图,指着澶州的位置:“澶州地处黄河岸边,是中原通往河北的要道,易守难攻,而且那里的百姓深受契丹之害,肯定愿意加入我们。我们可以先去澶州,拿下那里,再以此为基地,联络其他义军。”

安重荣和王小二都点头同意,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百姓们听说要去澶州反抗契丹,也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去,有的甚至说:“就算不能打仗,我们也能给将军们做饭、送粮草!”

第二天一早,赵烈带着队伍,朝着澶州的方向出发。沿途的百姓听说他们是反抗契丹的义军,有的加入队伍,有的送来了粮食和棉衣,队伍渐渐从几百人扩大到了两千多人。赵烈知道,这两千多人大多是百姓,没经过训练,却有着反抗的决心,这就是中原的希望。

可他们刚走到澶州城外,就看到远处来了一支契丹大军,大约有一万人,正朝着他们的方向赶来。“将军,契丹人来了!”斥候大喊着,声音里满是恐慌。

赵烈握紧手里的“护唐”剑,站在队伍最前面,对着百姓和残兵们大喊:“弟兄们,百姓们!契丹人来了,他们想把我们赶尽杀绝!可我们不能怕,我们身后是家园,是亲人,就算战死,也要让契丹人知道,中原汉民不好欺!”

百姓们和残兵们被他的话鼓舞,纷纷举起手里的武器,有的是锄头,有的是菜刀,有的是长枪,眼神里满是决绝。赵烈看着他们,又望向远处越来越近的契丹大军,心里暗暗发誓: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守住这支队伍,也要拿下澶州,为中原百姓争一条活路!

可他不知道,这支契丹大军是耶律德光专门派来围剿义军的,统领是契丹名将萧翰,此人残暴好杀,曾在幽州杀害过无数汉民。一场更大的战斗,已在澶州城外的黄河岸边,悄然拉开序幕,而赵烈和他的义军,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