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指针悄然滑入十二月,波士顿的初冬降临,天空时常呈现一种清冷的灰蓝色,偶尔会飘下细碎的雪花。距离那次确认胎心的产检已过去数周,林晚星的孕期进入了传说中的“蜜月期”——孕中期。如同季节更迭,她身体内部也经历了一场静默的变革。那折磨人的晨吐和持续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悄然退去,留下了一片相对平静的海滩。食欲恢复了,甚至对某些食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脸色也红润了许多,整个人焕发出一种丰盈而柔和的光彩。
最奇妙的变化发生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林晚星正窝在沙发里看书,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她身上。突然,她感到下腹部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如同小鱼吐泡或蝴蝶轻扇翅膀的触感,转瞬即逝。她愣了一下,屏住呼吸,手轻轻覆上小腹,等待着。过了一会儿,那奇妙的感觉又来了,一下,又一下,轻柔而肯定。
“辰轩!”她忍不住轻声呼唤,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陆辰轩正在书房处理邮件,闻声立刻走了出来:“怎么了?不舒服?”
“不是,”林晚星抓住他的手,引导他放在自己微隆的小腹上,眼睛亮晶晶的,“你感觉一下……”
陆辰轩疑惑地俯身,手掌温暖地贴着她的肚子,起初什么也感觉不到。就在他准备抬头询问时,掌心下清晰地传来一下轻微的、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撞击感。
“!”他猛地抬起头,瞳孔因震惊而放大,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的狂喜,“这……这是……”
“是胎动!”林晚星笑着点头,眼眶微微发热,“宝宝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从那天起,感受胎动成了他们每日最期待的仪式。陆辰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将手轻轻放在林晚星的肚子上,隔着衣物感受那生命的律动。他会对着肚子讲故事、念论文摘要,甚至播放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并坚信宝宝在听到莫扎特时会动得更欢快。这种直接的、可感知的互动,将那个曾经只存在于B超影像和心跳声中的概念,变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正在成长的小生命,巨大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随着身体状态的稳定,现实的规划也提上日程。林晚星约见了导师李教授。在堆满书籍和仪器的办公室里,她有些忐忑地说明了情况。
“李教授,我……怀孕了,目前进入孕中期,状态稳定。但后续的实验……”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恭喜你,晚星!这是大喜事。工作上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身体最重要。”他沉吟片刻,“这样,你这学期负责的那个微腔表征项目,数据采集部分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你可以在家进行,我们定期线上讨论。需要跑腿的体力活,让师弟师妹们帮忙。等你产后恢复好了,我们再安排新的课题。”
导师的理解和支持让林晚星松了口气,心中充满感激。她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文献梳理和理论模拟,减少了在实验室长时间站立和接触化学试剂的时间。
陆辰轩也主动调整了自己的节奏。他减少了非必要的晚间应酬和周末加班,确保每天能准时回家陪林晚星散步、吃饭。他甚至开始研究孕期营养食谱,虽然实践起来依旧笨手笨脚,不是盐放多了就是把菜炒老了,但那份心意让林晚星觉得比任何米其林大餐都更美味。他们一起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产前课程,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新生儿护理知识,在模拟给娃娃洗澡、换尿布的环节手忙脚乱,相视大笑。这些共同的准备,让他们对未来的父母角色少了一丝恐慌,多了一份携手面对的底气。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们决定通过视频通话,将这个好消息正式告知远在中国的双方父母。电脑屏幕上,四个脑袋凑在一起,充满了期待。
“爸,妈,”林晚星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幸福的红晕,“有件事要告诉你们……我怀孕了,快四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