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好像对婚礼期待很高。”陆辰轩揉了揉眉心,率先开口。
“嗯,”林晚星叹了口气,无奈地笑了笑,“她肯定已经开始想菜单和请柬样式了。你爸……好像更关心我们五年后的发展计划。”
“他希望我们回国。”陆辰轩陈述道,语气平静,但眼神透露出一丝压力。
“我妈肯定不希望我离得更远。”林晚星接话。
接下来的几天,“婚礼”和“未来”成了他们之间挥之不去的话题,但讨论的氛围不再像求婚当晚那样纯粹浪漫,而是掺杂了越来越多的现实考量甚至轻微的分歧。
林晚星试着和母亲沟通旅行结婚或小型婚礼的想法,但每次视频,母亲都会发来各种国内豪华婚礼的图片、视频,念叨着哪个酒店的厅好,哪个婚庆公司有创意,言语间充满了期待,让林晚星难以强硬拒绝,内心充满愧疚和挣扎。
陆辰轩则再次面对父亲关于职业规划的追问。陆父甚至发来了几份国内顶尖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招聘信息及发展前景分析,督促他认真考虑。这种强大的、基于“理性最优解”的推力,让他感到窒息,却又无法轻易反驳,因为父亲的分析确实有道理。
一天晚上,两人试图一起商量一个初步方案。林晚星看着电脑上母亲发来的繁琐婚礼流程清单,烦躁地合上电脑:“我就想简简单单的,为什么这么难?感觉结婚像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陆辰轩试图理性分析:“或许可以折中?在波士顿办一个小型仪式,请这边的好友;然后回国再办一场答谢宴,满足你爸妈的心愿。”
“那岂不是更麻烦?要折腾两次?而且,答谢宴难道就能简单吗?按照我妈的性格,肯定又要大操大办。”林晚星情绪有些低落,“为什么我们的婚礼,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因为婚姻在中国,从来不只是两个人的事。”陆辰轩叹了口气,说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它牵扯到两个家庭的社会关系、面子、甚至是对子女幸福的定义和理解。完全脱离家庭,很难。”
他的冷静分析,此刻在林晚星听来,却像是在为家庭的介入找理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就要妥协吗?向那些我们并不完全认同的规矩妥协?”
“我不是这个意思……”陆辰轩想解释,但林晚星已经站起身。
“我有点累,先去洗澡了。”她转身走进了浴室,关上了门。
水声哗哗响起。陆辰轩独自坐在客厅,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理解林晚星对自由和简单的渴望,也明白双方父母出于关切的期望各有其合理性。他感觉自己被夹在了中间,一边是渴望浪漫自主的未婚妻,一边是注重现实和传统的父母,另一边则是自己父亲对人生路径的强势规划。如何平衡这多方诉求,找到那个最大公约数,成了一道比任何物理难题都更复杂的现实应用题。
家庭的介入,如同突然涌入的潮水,不仅冲刷着他们对婚礼的想象,更开始考验他们作为“准夫妻”共同应对复杂外部压力的能力。爱情的乌托邦正在褪色,现实的画卷缓缓展开,上面布满了需要协商、妥协甚至博弈的线条。下一步,他们能否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图案,而不被家庭的笔墨所覆盖?第一个真正的挑战,已经摆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