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坦诚对话,像一场透彻的秋雨,洗去了连日来积压在心头的不满、委屈和迷茫。激烈的冲突之后,留下的不是废墟,而是一片被泪水浇透、得以重新播种的土壤。那一晚,他们相拥而眠,虽然问题尚未解决,但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一种久违的平静与温暖回归了这个小小的家。
第二天是周日,阳光明媚。两人醒来时,眼神交汇,没有了前几日的闪躲和焦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风雨后的默契与坚定。他们心照不宣地没有立刻提起那些烦心事,而是默契地一起准备了简单的早餐,坐在餐桌前,安静地享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餐桌上的一角,也仿佛照亮了彼此的心。
吃完早餐,收拾好碗碟,陆辰轩深吸一口气,看向林晚星:“我们……谈谈下一步?” 他的语气不再是逃避或烦躁,而是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沉稳。
“好。”林晚星点点头,眼神清亮,充满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他们没有选择在客厅,而是来到了小小的阳台。秋日的阳光暖融融的,不远处查尔斯河波光粼粼,视野开阔,让人心境也随之开朗。他们并排坐在折叠椅上,中间放着一本空白的笔记本和一支笔。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陆辰轩开口,声音平静而清晰,“婚礼是我们的婚礼,未来是我们两个人的未来。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很重要,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不能被他们的期望裹挟,更不能因此内耗,让对方难过。”
林晚星用力点头,握住了他的手:“我同意。昨天是我不对,我不该把压力发泄到你身上。我们应该是一头的。”
“我也有错,我太急于用‘理性’分析,忽略了你的感受。”陆辰轩回握她的手,指尖温暖,“现在,我们统一目标:办一个我们真正想要、且能兼顾父母感受的婚礼,并坚定我们自己在波士顿发展的选择。同意吗?”
“同意!”林晚星的声音坚定。
目标统一后,接下来的讨论变得高效而富有建设性。他们不再抱怨父母的不理解,而是开始客观分析双方家庭的诉求背后的原因,并商讨应对策略。
“你妈妈希望婚礼隆重,主要是出于对你的爱,也想向亲友展示你的幸福,这是人之常情。”陆辰轩分析道,“我们可以满足她对‘仪式感’和‘被见证’的需求,但形式可以变通。”
“对,”林晚星眼睛一亮,“也许我们不一定要在国内办一场传统的、耗神耗力的婚宴。我们可以考虑,在波士顿办一个温馨精致的西式仪式,只邀请最亲近的家人和好友参加,然后把仪式和旅行的照片、视频精心制作好,回国后办一个轻松愉快的答谢派对,播放视频,分享喜悦。这样既满足了仪式感,又不会太折腾,也体现了我们的意愿。”
“这个主意很好!”陆辰轩表示赞同,“而且波士顿的秋天很美,作为婚礼背景非常独特。我们可以找一个有特色的小庄园或者河畔餐厅,规模控制在小范围,更私密,也更符合我们的性格。”
关于婚礼的雏形,在两人积极的讨论中渐渐清晰起来。
“至于我爸那边,”陆辰轩微微蹙眉,但语气不再是被动承受,“他更关注长远发展和现实基础。他的担忧有道理,但选择权在我们。我们需要用事实和规划来说服他,而不是情绪对抗。”
“我们可以一起准备一份材料,”林晚星提议,“包括你在创界的发展前景、我的工作稳定性、波士顿的生活成本和我们未来的财务规划,甚至包括这边对年轻科研人员的支持政策。用数据和计划向他证明,我们在这里有清晰且可行的未来,而不是一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