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裂隙-阿尔法”星系带来的震撼与内部争论尚未完全平息之际,另一个更加迫近、同样令人不安的现象,开始如同阴云般笼罩在昆仑指挥中心——帝国主力舰队,陷入了长时间的、近乎死寂的平静。
这种平静,并非没有摩擦。小行星带前沿的“治安战”依旧在持续,帝国的“幽影”和“剃刀”们依旧如同烦人的蚊蚋,不断试探、骚扰着“铁壁”防线。但自“碎星渊”伏击战,尤其是那艘“戈尔贡”被击毁之后,帝国部署在小行星带外侧的那支规模庞大的主力舰队,就再也没有组织过任何一次师级以上规模的进攻行动。
它们依旧在那里。
通过“深空之眼”网络,可以清晰地观测到那片集结星域中,帝国战舰那如同繁星般密集的引擎信号和庞大的质量阴影。它们没有撤退,没有分散,就那么静静地悬浮在黑暗的虚空中,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沉默得令人心悸。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
时间在令人压抑的寂静中流逝。前线官兵最初因敌人按兵不动而获得的短暂喘息,逐渐被一种越来越浓重的不安所取代。习惯了炮火和警报的神经,在这种未知的等待中被拉扯得越来越紧。
“太安静了……”林风在“影舞-07”的巡逻间隙,望着舷窗外那片仿佛凝固的星空,喃喃自语,“帝国佬在搞什么鬼?这不像他们的风格。”
陈煜尝试将灵觉延伸向远方,但只能感受到一片如同深海般的、压抑而混乱的灵能涡流,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片集结地深处酝酿,干扰着一切清晰的感知。“看不透,就像一团缠在一起的毒蛇,安静,但随时可能暴起噬人。”
在昆仑指挥中心,这种不安感更为强烈。瓦西里耶夫每天都会长时间地站在巨大的星图前,盯着那片代表帝国主力的、静止不动的红色区域,眉头紧锁。
“伏羲,”他不知第多少次发出指令,“再次进行战略推演,模拟帝国所有可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包括我们尚未掌握的科技与战术。”
“推演进行中……基于现有数据模型,帝国按兵不动的行为,不符合其已知的军事学说和‘速战速决’的入侵模式。可能性分析如下:”
1. 内部调整与战术评估(概率35%):“碎星渊”的失利和地球防御圈的初步建成,可能迫使帝国远征军高层重新评估我方实力,调整作战计划,甚至等待后方新的指令或增援。
2. 新型武器或战术的最后测试与部署(概率28%):帝国可能在秘密准备某种我们未知的、足以打破当前僵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全新战术,需要时间进行最后的整合与部署。
3. 战略欺骗与麻痹(概率15%):故意示弱或静止,旨在麻痹我方,诱使我方放松警惕,或主动出击,从而落入其预设的陷阱。
4. 目标变更或资源调配(概率12%):帝国可能因其他星域战事或其他战略考量,暂时将主要精力从太阳系移开,但此可能性较低,因其主力并未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