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份加着数十道绝密印记的报告呈送到瓦西里耶夫面前时,即便是以他的定力,也霍然起身,盯着全息影像中那个不断微微波动的“涟漪”,久久无言。
虫洞!一个稳定的、天然的虫洞!
它的意义,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 战略机遇:如果另一端是安全的,或者连接着一个资源丰富的星域,这将是地球文明跳出太阳系囚笼,获得战略喘息甚至发展的天赐良机!它可能是一条绕过帝国封锁的“密道”,一个潜在的盟友寻找渠道,甚至是一个不得已时的文明火种转移路径。
· 巨大的风险:另一端是什么?是另一支更强大的星际帝国?是充满致命辐射和奇异物理法则的绝地?还是某种未知宇宙生命的巢穴?盲目穿越,无异于自杀。而且,这个虫洞的存在,帝国是否也已经知晓?如果知晓,他们为何没有利用?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 技术的挑战:虫洞极其狭小,目前看来仅能允许“影舞”级或更小的舰船通过。其内部的稳定性如何?穿越过程会对舰船和乘员造成何种影响?这些都是未知数。
瓦西里耶夫立刻召开了仅有数人参加的最高级别紧急会议。艾琳娜博士、几位顶尖物理学家和空间理论专家(包括几位对空间阵法有研究的修士)的投影出现在密室中。
“我们必须确认它的稳定性和另一端的情况。”瓦西里耶夫斩钉截铁,“但绝不能冒险派遣载人舰船。”
“我们可以先发射无人探测器。”艾琳娜提议,“制造一批小型、坚固、搭载多种传感器的跃迁探测器,尝试穿越虫洞,哪怕只能传回几秒钟的数据,也至关重要。”
“需要王也顾问的帮助。”一位老科学家补充道,“我们对空间法则的理解尚浅,尤其是这种天然形成的拓扑结构。顾问的空间造诣,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析这个虫洞,甚至……找到稳定或扩大它的方法。”
月背基地,王也几乎在瓦西里耶夫收到消息的同时,便已心生感应。他那刚刚结束深空神游、对宇宙空间异常敏感的神识,立刻捕捉到了来自柯伊伯带外的那一丝极其隐晦,却又与周围空间格格不入的“褶皱”感。
他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密室之中,并非投影,而是本体直接跨越空间而至。
众人皆是一惊,随即肃然。
王也的目光投向那虫洞的影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邃的思索。
“此乃‘宇空裂隙’,”他缓缓开口,道出了一个古老的称谓,“天然生成,内含乾坤。其性虽稳,然内蕴混沌,非精通空间之道者,不可轻涉。”
他伸出手指,凌空一点,一道微不可察的清辉没入影像之中。片刻后,他收回手指,沉吟道:“此裂隙确实稳定,但其通道狭小,规则与外迥异。另一端……气息晦涩,难以窥探,然并无大凶之兆显化。”
王也的初步判断,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这不是一个明显的死亡陷阱。
“立刻组建‘探隙’项目组!”瓦西里耶夫当机立断,“艾琳娜博士负责探测器研制,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能承受虫洞内部环境的设计。我们需要知道对面有什么!”
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天平,已经出现在了地球文明的面前。是谨慎地投下问路的石子,还是畏惧地转身离开?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