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掌柜那一番话,让裴砚心中豪气顿生。今日的成功,无疑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而,晋升章回境的苛刻条件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却也激发了他的斗志。气运、传世话本、万众共鸣……这些无不指向更高的境界,更强的力量。
“章回境……”裴砚默念着,脑海中浮现系统对这一境界的描述:书魂凝实、具备简单灵智;言出法随范围效力大幅提升。这样的力量,是他目前急需的。
当务之急,是将说书差事做好,积累资源。既然是正式开篇,他决定拿出更具分量、更显智慧的故事。一番思索,他锁定了《三国演义》。
“前三日,《聊斋》、《封神》打响名头,今日,来些文武兼备的。”裴砚暗忖。他选择的是《三国策》中尽显运筹帷幄、智珠在握的经典段落——“草船借箭”。他自信这段故事的精妙布局,足以让茶客拍案叫绝,也能证明他并非只会讲些神鬼怪谈的市井野路子。
次日午后,裴砚准时来到听风楼。今日场面与昨日的火爆判若云泥。茶楼内的确有新面孔,但与昨日人满为患相比,冷清了许多。大堂中虽也有茶客落座,却远未达到座无虚席的程度。空气中少了昨日的喧闹与期待,多了几分寻常茶楼的悠闲。
裴砚心中微感诧异,仍强作镇定。他走到高台后,端正身形,空手拍了一下桌沿,发出单薄的“啪”声。
“列位看官,今日贫道与诸位开讲一段《三国策》中的奇谋妙计。话说那周瑜定下毒计,欲借故除去诸葛孔明……”
他依记忆中的原着,一板一眼地讲述故事开端。从周瑜的嫉妒,到军令状的逼迫,再到诸葛亮淡然应下,索要十万支箭。他试图模仿人物语气,描绘场景,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台下听众初期尚算认真,但随着裴砚平铺直叙的讲述,场面渐冷。原本以为会听到如同昨日那般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故事,结果却是一段似曾相识的历史演义。
茶客开始窃窃私语,议论家长里短,或是评价茶水点心。有的甚至打起哈欠,眼神飘忽,与前三日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裴砚察觉到台下变化,心中开始焦急。他试图加快语速,增加语气变化,想要调动气氛,却越发显得生硬。他努力回忆“草船借箭”中紧张与奇谋并存的内核,想将那种步步为营、险中求胜的智谋感传递出去,却总觉得隔了一层,未能抓住精髓。
他悄然运转系统,试图利用“听众情绪反馈”。但系统面板反馈回来的,只是一片平缓的情绪波动,没有惊喜,没有震撼,更无昨日强烈的共鸣。这让裴砚束手无策,仿佛言语失去了魔力。
当他说到故事高潮——诸葛亮夜间派船前往曹营,利用大雾和草人借箭时,预想中的喝彩声未响起。台下依旧是稀稀拉拉的闲谈声,只有偶尔几声零星咳嗽打破平静。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让裴砚脸上火辣辣的。
钱掌柜在柜台后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他捻着胡须,没有作声,笑容收敛了几分。
故事艰难地讲完,裴砚收声等待。然而,预期的雷鸣般掌声并未到来,只有零星几下稀疏的掌声,仿佛出于礼貌,又像嘲讽,与预期的满堂彩相去甚远。
裴砚强撑着向四周拱手致谢,心中充满困惑与失落。他下意识查看系统,今日获得的气运点数微乎其微,甚至不如街头巷尾预热时的单日收益。
一些昨日热情高涨,向他打探下回内容的茶客,今日露出疑惑甚至略带失望的神情,匆匆付账,提前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