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卫国还是个团长,就让卫国给解放一点粮食就行了,不用给太多,只要够他不饿死就可以了!”
吴桂芬刚想开口拒绝阎埠贵的请求,赵雨婷就抢先一步说话了:
“那你们家阎解放有没有在信里说,他们是因为拿着粗粮去黑市上换细粮,结果最后细粮没换到,反而把带来的粗粮给让人抢走了?
我哥赵卫国之前给家里来信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件事,我哥虽说是什么开荒团的团长,但在粮食分配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粮食都是按照规定的定量来分配的,并没有特殊待遇。
而且听说明年开始就不再统一分配粮食了,也就是说,到时候大家必须得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要是我哥把开荒团的粮食分给你们家阎解放,那开荒团其他成员的粮食就会不够吃了。
现在国家的整体情况,您也清楚,别说农村地区粮食紧张了,就连咱们北京的粮食供应都是按照定量来的,每个人都有限额。
在这种情况下,我哥怎么可能把粮食给你们家解放呢?我最近刚收到我哥寄来的信,里面也提到了粮食的事情。
当然了,我哥在信里也说了,要是您不想让您儿子阎解放饿死,那您自己就得想办法给您儿子弄点粮食寄过去。
现在在他们下乡的那个地方,就只有阎解放和刘光天没有干那些偷鸡摸狗、损害别人利益的勾当,其他人都在做着祸害村里老百姓的事情。
真要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做坏事被抓进监狱,留下了犯罪案底,那他们这一辈子就彻底完了。
还有,你们家阎解放以前没去过农村,不懂得怎么在农村过日子,可我三哥赵卫国以前也没去过农村啊,他也是到了那边之后才慢慢适应的。
凭什么就要我三哥赵卫国去照顾阎解放呢?
再说了,阎解放的年龄还比我三哥大一岁呢,按理说他应该比我三哥更懂得照顾自己才对。”
听完赵雨婷的叙述,阎埠贵心里跟明镜似的,事情多半就是如此;
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阎解放,他还是按捺不住对赵卫国没给粮食这件事的抱怨。
但此刻的阎埠贵压根不敢对赵家表露半分不满,要是这事传到外面去,他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阎埠贵打心底里羡慕赵家,居然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全家都离开,实在太幸运了。
更何况赵家所有人都是北京户口,这意味着他们早晚都能回到北京,而且一家子还都是共青团员;
再看看自己的儿子,简直没法相提并论。
要是在以前,他还能托关系、找熟人帮帮忙,可现在他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连自己都顾不上,又怎么有能力帮到儿子呢?
所以他才特意来找赵家求助,可听完赵雨婷的话,阎埠贵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要是刘海中此刻在这里,肯定会觉得赵卫国身为团长,理应能调配所有物资,不给自己儿子粮食就是不对。
不过刘光天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刘海中,原因是他以前外出挨饿的时候,曾经受过阎解放的接济。
这么多年来,他能顺利活下来,已经算是刘海中开恩了。
因此他没跟刘海中提过这件事,而阎解放是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才把自己的困境告诉了阎埠贵。
阎埠贵平时虽然爱斤斤计较、算来算去,但对自己的儿子还是疼爱的。
于是他放下身段,跟吴桂芬说了阎解放的情况。
可即便听完了赵雨婷的话,阎埠贵依旧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难道要让赵卫国为了救自己儿子的命,眼睁睁看着其他人饿死吗?
尽管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作为一名老师,他绝不会把这种话当众说出来。
阎埠贵只好恳求道:“你们就帮忙在他面前提一句就行,不用管饱,只要能让他不饿死就好!”
赵雨婷答复道:“那行吧,我会在给我哥的回信里把这事写上,至于我三哥愿不愿意帮忙,那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听完赵雨婷的话,阎埠贵连忙满脸堆笑地感谢:“应该的,应该的!”
吴桂芬沉默了片刻,她本性善良,开口劝道:“我说阎老师,写信归写信,你自己也得想想别的办法;
我家老三我了解,他不会因为我们写了信就改变主意的。”
要是他真的想帮忙,就算我们不写信,他也会主动出手;
要是他不想帮,就算我们写了信,他也不会理会。
所以你还是赶紧想想别的辙,看看能不能弄点吃的给你儿子邮寄过去吧!
阎埠贵苦着一张脸,开始在心里暗暗盘算起来。
赵雨婷和吴桂芬才不管阎埠贵怎么盘算,反正该说的话都已经说清楚了。